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尼米兹为何争不过麦克阿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象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接下来就是对战后日本的管理,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由麦克阿瑟担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接受日本政府的投降,以及战后管理等一切事宜。

这项任命对一向自命不凡的麦克阿瑟来说,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巅峰,他感到十分受用和自豪;而海军官兵对此却十分不满,认为不仅陆军摘取了最高荣誉,而且抹杀了海军在战争中的功绩,就连与世无争的尼米兹也忿忿不平,亲自出面讨说法。

实际上,这个职务非麦克阿瑟莫属。

众所周知,战后对日本的管理更多依赖于政治改造,而作为政治人物,麦克阿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家族史就是一部美军征战史,三代人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对同样讲究“根红苗正”的美国政坛来说,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再有:

一是,麦克阿瑟在一战期间率领彩虹师征战欧洲,获得诸多荣誉,每当国家危难之际,他都能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再加上其善于演讲和鼓舞人心的能力,在民众中的声望很高,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出任盟军最高司令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二是,作为“官二代”,麦克阿瑟身上虽然有许多令人生厌的地方,但作为西点军校的“学霸”,先后担任过校长、陆军参谋长和远东军司令等要职,美军中许多战功赫赫的将领大都是他的同学、下属和学生,这样的资历和人缘,恐怕无人能及。

更重要的一点,麦克阿瑟从年轻时代起在亚太地区任职多年,对菲律宾、日本和中国等国家一点也不陌生,甚至可称之为“亚太专家”,而担任过美国政府要职,不仅让他进入政治核心圈,而且拥有丰富的管理理念,这对改造日本至关重要。

也就是说,驻日盟军最高司令一职非麦克阿瑟莫属。当然,尼米兹的诉求也不无道理,毕竟自“珍珠港事件”后,海军几乎独自与日军作战,出生入死、奋勇杀敌,是太平洋战场上美国军队的象征。战争胜利之际,海军的功绩必须得到体现。

其实,杜鲁门也清楚其中不能明说的理由,这就是美国陆、海军两军种矛盾由来已久,谁也不服谁。如今,由麦克阿瑟担任这一要职,极易让人误认为陆军打败了日本,这对海军十分不公平。这个问题成了胜利后,杜鲁门亟待解决的大难题。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45年日本投降,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走向街头载歌载舞庆祝胜利。同时,都在期待着日本政府正式投降的那一刻,但他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是,美军内部却为了由谁担任受降“主角”争得“脸红脖子粗”,不得不由杜鲁门亲自斡旋。

最终决定由麦克阿瑟代表盟军,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而尼米兹代表美国接受日军投降;并为了更好地平复海军官兵的不满,受降地点不是在陆地上,而是放在海军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这个折中方案,总算是“一碗水端平”,皆大欢喜了。

但这样的安排,显然不能满足麦克阿瑟高高在上、好出风头的虚荣,他需要全方位地抬高自己的地位,在海军军舰上悬挂陆军将旗,就是他标新立异的一招。原来,按照海军条例和传统,只有尼米兹才有资格将他的“五星将旗”升到主桅上。

这显然招了麦克阿瑟的“忌”,他坚持在桅杆上升起陆军“五星将旗”,尼米兹十分了解这位“宿敌”的秉性,不想与其一般见识。于是,在美国海军史上头一次在军舰主桅杆上,并排升起陆军和海军的将旗。麦克阿瑟的虚荣心再次得到了满足。

不过,平心而论,麦克阿瑟确实是一个“作秀高手”,他居然准备了5支金笔完成日本受降书上的签名。头两支送给了从战俘营解救出来的温赖特中将,以及英军将领帕西瓦尔,当年他独自逃离菲律宾,此举既有愧疚之情,又有安慰之意。

第三支送给了美国政府档案馆,这既承载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又是“流芳千古”的最好举措;第四支送给了西点军校,不仅报答了母校的养育之恩,而且让后辈人永远铭记“麦克阿瑟”这个名字,并为这位二战中的盟军统帅而感到自豪。

他把最后一支送给妻子,毕竟在外征战多年,现在感谢她的付出是最好时机。尽管所有人都认为麦克阿瑟在“作秀”,但他将国事、家事、天下事全部包含其中,谁也不觉得他做作,反而更加理解其用心良苦,这也许是“作秀”的最高层级吧。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