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打工人,靠养龙发家,后代出过中国最多皇帝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但却不敢迟到,因为迟到——扣钱!

早安,打工人!

原本,我们都认为“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孰料,时间不站在任何人一边,“打工人”成了时下最流行的励志口号。

最脍炙人口的自然还是那句“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这话对于今日的打工人来说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与激励。

然而,在古代,这话却可能说的是事实。

01

甲骨文中的“打工人”

甲骨文中,人的写法,像在使劲提拉东西,看来在古代人首先是劳动力,其次才是人。

跟如今的“人力资源”是一个意思。

他们全年365天基本无休,众是商朝主要的劳动者,平时是土地上耕种的农民,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参加征兵,成为商王主要的兵源。

然而,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行军打仗,个人很难完成,这就有了协作——众!

烈日下,三个人在劳动。

工字要这么写:

一个人正在用工具不断的敲打,累弯了腰,是名副其实的“打工人”。

这群人是商朝的技术型人才,根据工种的不同,还会分为木工、青铜匠、纺织者等。

02

其实我们都是打工人的后代

我们经常称自己为“小老百姓”,古代“百姓”一词的含义是“贵族”,是“百官族姓”的意思,也就是说,古代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都是“阿猫阿狗”那么叫着。

“打工人”在那个时候更像是“专家”的同义词,他们掌握着祖传的技能,凭此谋得一官半职,本职工作干得好,就有可能被封块地,建立个国家。

战国七雄中的秦赵两国都是这种情况。

丝毫不吹牛地说,今天中国的姓氏中,百分之九十都与“打工人”有关。

《百家姓》中的第一大姓“赵”姓,赵姓人的祖先就是周穆王手下的“打工人”——造父。

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八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

周穆王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

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造父也因此成为赵姓的祖先。

同样,刘姓的始祖绝对称得上最牛的“打工人”,因为人家的“工种”实在太特别了——养龙。

据文献记载,这位“打工人”的出生就很奇幻,生来手上便有“刘累”二字的纹样,家人以为吉祥,遂以刘累为名。

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

夏孔甲帝时,天降龙于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孔甲派刘累到此养龙,长达7年之久。因刘累养龙御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后来便成为刘姓的祖先。

再比如,姓奚的和姓薛的是因为他们共同的祖先奚老二(奚仲)车子做得好而得的姓;

姓侯的是因为他们的祖先侯岗颉(仓颉,姓侯岗,名颉)造字造得好得的姓;

嬴姓的祖先非子是因为养马养得好得的姓等等。

还有一些姓氏,干脆就是用的他们的“工种”之称。比如,姓张的,弓长就是古代掌管弓箭人的“职称”;

曹是环土围绕的意思,也就是说曹姓的祖先是曹官,是负责看守奴隶的“打工人”;至于库、仓、厨、巫、卜、陶、匠、屠等姓,这些“工种”至今还有,大家更是一看便知。

当然,姓氏的产生有很多偶然因素在内,光是姓氏问题还不足以反映古代打工人的精神面貌。打工人并不是只会一些“奇淫巧技”向君王“讨赏”而已,毕竟,没有“打工魂”的“打工人”,是不可能成为“人上人”的。

03

打工人怎样成为“人上人”

有人说,头等舱可以优先登机,银行VIP可以不用排队,演唱会最贵的票位置也最好,世界从不平等,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也有人说,朋友们,觉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在古代也是如此。

《诗经·豳风·七月》中记载古代“打工人”的悲惨生活:“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大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又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大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桑叶,春日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只因要侍奉公子们享乐。

尽管忍冻挨饿,生活悲苦,妻女要供贵族们享乐,到了年底,悲惨的“打工人”们还要“跻彼公堂,称彼兕觥”,祝那些贵人们“万寿无疆”。

这么说,“打工人”只能做“人下人”吗?

当然不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见诸史册的“打工人”也绝对称得上是“人上人”。

商王武丁时期,有一天,武丁梦见一个贤人。醒来后就让画工根据梦中的印象画了图形,派人到处寻找,结果在北海附近的虞、虢之间的傅岩找到了一个囚徒,和图画很像。

大家就把这个囚徒带到宫中。

武丁见了他,笑着问道:“说说你的名字。”

囚徒回答道:“说”。

武丁等了半天:“你倒是说啊!”

囚徒答道:“我就是‘说’啊”。

这是个玩笑。这个囚徒就是商王武丁后来的宰相——傅说(音“悦”)。商王和他交谈了一番,认定他就是梦中的那个贤人,起用他为相,殷商因此重新振兴起来。

这个“说”本是傅岩这个地方的“打工人”,他的工种是泥瓦匠。

当然,那时候筑墙只用泥,还没有瓦。在地上竖起两个板子,然后往两个板子中间加泥,夯实,一层一层叠加,就筑成一堵墙了,因此,孟子称傅说是“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一个“胥靡之人”一跃成为一国之相,用自己的经历充分地阐释了“打工都是人上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无论古今,打工人自然不是都如傅说那么幸运。

可是,傅说为什么能够一跃而起,天底下泥瓦匠多了去了。

从之前的伊尹或者可以明白,伊尹也不过是个厨师,因厨艺高超,被商汤赏识。

假如没有厨艺这门技术,伊尹肯定不会被发现。

在做一种技术工作的时候,很多人肯定是把它当作一种流水线的重复劳动,而不是像傅说、伊尹这些人那样,在干的过程中思考,总结一些适用于人和社会的一般规律。

而这种思考,或许就是所谓的“打工魂”。

没有打工魂,打工人只是打工人;打工魂没了打工人也是无本之末。

愿诸位打工人都有打工魂,未来都是人上人,加油,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