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不仅打代理人战争,还南下侵宋!金朝如何被蒙古步步蚕食?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文定

字数:3940,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编者按:成吉思汗西征,是改变世界历史的大事件。但成吉思汗西征之际,并没有放松对中原的关注,派大将木华黎继续南征金朝。1217年,西征前夕,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赐九斿白纛,授予全权,代表成吉思汗南征中原汉地。本文就来说说,与蒙古西征同时进行的蒙古南下。

金朝兴起于辽东白山黑水之间,后来步步向南扩张,灭辽侵宋,统治中心逐步向南方迁移,从辽东迁到燕京。金朝的版图犹如一只舒展双翼的雄鹰,一翼在中原,一翼在辽东,心脏地带在燕京。成吉思汗决定先侵占辽东,斩断金人右翼,削弱其国力,然后再南下中原。蒙古崛起之初,南攻金朝,金人节节败退。金北边千户耶律留哥趁机叛乱,集结契丹人,企图借助蒙古人的力量,恢复契丹人往日的天下。

▲成吉思汗采取联宋攻金的策略

1212年,金上京(今黑龙江阿城)、泰州(今吉林洮安一带)守兵换防,耶律留哥趁机叛乱称王,恢复辽国国号,契丹人闻风前来归附,达数十万众。金派蒲鲜万奴率四十万大军前去围剿耶律留哥,结果不敌,大败而归。耶律留哥遂占领辽东全境,然后拒绝群臣劝进称帝,北上觐见成吉思汗,接受册封,被授予虎符金印,封辽王。蒲鲜万奴眼看征耶律留哥不成,回去难逃惩处,干脆叛金,占据上京,改国号东夏,称王。成吉思汗得知后,遂派木华黎为主将,前往征讨,蒲鲜万奴不敌投降(后趁成吉思汗西征复叛,1233年,窝阔台汗派皇子贵由灭之)。

木华黎征战辽东时,当地女真人尚不知成吉思汗,以为木华黎就是蒙古人国王,皆以国王称呼他。换了其他人,这无疑是大忌,但成吉思汗却表现出了超凡的度量,干脆任命木华黎为国王。木华黎南下伐金之际,蒙古的精锐之师都被成吉思汗带去西征,留给木华黎的兵力相对较弱,使得南征困难重重。本次作战的主力部队由汪古部一万人、蒙古探马赤军(主要来自弘吉剌部、扎剌儿部)一万两千人组成,外加部分契丹人、汉人组成的杂牌军,军力总共约十万。经过蒙古的几番沉重打击,金朝元气大伤,但依然不失为一个大国。成吉思汗率主力西征,对金来说,无疑是恢复元气、重整国力的良好时机。然而,金朝君臣此时却做了一个愚蠢的决策,他们自知打不过蒙古,便转过身来,集中优势兵力南下攻击南宋。

1206年,即成吉思汗称汗建国当年,南宋韩侂胄主导开禧北伐,旋被金人挫败。在金人施压下,韩侂胄被南宋小朝廷斩首,传首金国,宋金签订嘉定和议,宋向金纳贡三十万两岁币。蒙古异军突起后,南宋朝廷有人开始主张联合蒙古,牵制金国,向金提出废除岁币。金内部也有人提议同意南宋要求,与宋和解。当时,金人西面与西夏连年征战不休,北面蒙古又咄咄逼人,金军接连失败,如果还与南宋对立,三面树敌,无疑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蒙古,金朝,宋朝,上演新三国演义

但金宣宗拒绝与宋和解,企图通过侵宋扩大疆土,想把从蒙古那里失去的,在南宋那里弥补回来。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间,金人北部的边境压力骤减,金宣宗遂从1217至1223年,连年发动对南宋战争。直到金宣宗去世,新帝哀宗即位,想改变国策,与宋盟好,然积怨太深,为时晚矣。金人南迁汴京后,更加腐化堕落,军纪败坏,经常扰民,抢夺平民土地,同时,蒙古军时常南下劫掠。最初,蒙古人并没有占据城池的意识,往往大肆抢劫一番后扬长而去。蒙古人走后,金人再返回,一来二去,老百姓遭受双重盘剥。为了自救,许多人起来组织武装自保,其中既有地主武装,也有农民义军,势力大小不一,在河北、山东一带一度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这些地方势力没有固定立场,只求自保。游离于蒙古、金、宋三国之间,时而降蒙,时而归金,时而投宋。

木华黎与金作战多年,逐渐明白,想弱化对方抵抗,必须改变蒙古人攻城、屠城、掠夺等战术。他将重点放在招募这些地方武装身上,只要这些人归降,阻力无疑会减少很多。攻占太原后,木华黎下令招募当地人继续耕种庄稼,做长期驻守的打算,渐渐有不少地方势力来投靠蒙古人,成了木华黎的同盟军和偏师部队。金人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放弃以往的围剿手段,对这些地方武装采取招抚的方式,亦笼络了不少人。

▲灭金主将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

在蒙古和金朝的操纵之下,这些武装团伙开始打代理人战争。对于归降者与敌人作战之时,蒙古人往往会及时给予支援;反观金朝方面,由于自顾不暇,除了给予头衔、征税权力外,根本做不到后勤支援。金人招募的地方团伙多数各自为战,且不说无法形成一支统一的力量,关键时刻还相互拆台。蒙古人步步紧逼,金人招架无力。经过数年策反、招降、征伐,木华黎已占领金朝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方。无奈之下,1221年4月,金宣宗只好派使者乌古孙仲端携国书远赴中亚,向成吉思汗求和,称愿与蒙古约为兄弟之国,金主愿尊成吉思汗为兄,遭到拒绝。次年秋,乌古孙仲端再次万里西行,求见成吉思汗,乞求议和。双方形势对比,对蒙古人有利,成吉思汗本不愿意理会金人使者,后经不住苦苦哀求,便说:“河朔之地,木华黎已经全部占领,关西数城(指凤翔等地,木华黎当时正在攻打)尚未攻下,可割让于我,我可以册封你们主子为河南王,望不要违背。”如此苛刻的条件,金人自然不愿答应,和谈破裂。

1222年年终,木华黎派三千人马防守潼关金军,亲自攻打凤翔,攻城月余,仍未攻破。此时,蒙古军已人困马乏,疲惫不堪,根本无力继续攻战,木华黎只好返回。1223年春,蒙古军渡过黄河,行至闻喜县(今属山西运城),木华黎染病不起。数年之内,木华黎攻占辽东、辽西、河北、山东。木华黎此次南下中原,志攻克汴京,一举灭金,但看来壮志难酬了,他便满怀遗憾地对众将说:“我披坚执锐四十载,东征西战,此生无憾,唯恨没有攻占汴京,以后就靠你们多加努力了!”没多久,木华黎便去世了。

▲蒙金战争示意图

木华黎去世当年底,金宣宗也死去,金哀宗完颜守绪继位,木华黎之子孛鲁根据成吉思汗的诏命子承父业,继续主持对金战争。双方最高统帅换人,蒙金战争将进入新的阶段。金哀宗一改宣宗时期的策略,下令在宋金边境张贴榜文,宣布金不再南侵,派使者到西夏修复外交关系。金哀宗想与夏宋两国言和后,集中兵力对付蒙古人。与此同时,还派人加紧拉拢境内各地武装,严实、李全、张林等先后投靠金廷。在朝廷内部,启用胥鼎、张行信、完颜和达等一批有识之士,金朝庙堂之上出现一股清新之气。金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蒙金之间的战争格局悄然发生了改变。由于蒙古军在木华黎死后,进攻受挫,很快发生了武仙叛变事件。

趁着蒙金交战,北方大乱之际,武仙纠集了一帮人马,逐渐做大,后来归降了蒙古人,木华黎安排他与史天倪一起镇守治理真定(今河北真定县),一来二去,六年时间过去了。史天倪很早就归降了蒙古人,深受木华黎器重。武仙总觉得被他压制,心中很不痛快,后来不知从哪里得来消息,听说史天倪要对自己下手,武仙整日惶惶不安。金人趁机暗中和武仙搭上线,1225年,武仙遂杀死史天倪,率真定投降金朝。武仙反叛,河北、山东一带引起震动,引发示范效应,许多本已投靠蒙古的势力纷纷反水,改投金人,河北诸郡,反叛者十有八九。

在山东,蒙古、金、南宋三方犬牙交错,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看到河北生变,李全攻陷益都(今山东青州市),将蒙古元帅张林押解到楚州,交给金人。归降南宋的彭义斌趁机扩充势力,对蒙古、金人发起反击,本已投靠金朝的严实,一看形势不对,立刻投降了彭义斌。

▲在河北等地,蒙古金朝进行了艰难的争夺战

金人一看形势有变,立刻趁势而动,发起反击,很快收复了平阳,没多久,太原也被武仙占据。此时,木华黎之子孛鲁临危受命,沉着应对,得知史天倪弟弟史天泽拒绝降金,在与金人艰难周旋,便派三千蒙古精甲兵前往支援他。史天泽有了蒙古的支援,加上为兄报仇心切,立刻反击,很快攻克了中山(今河北定州)、无极(今河北无极县)、赵州(今河北石家庄赵县),节节胜利,武仙一看形势不妙,逃往汴京。彭义斌、严实得知武仙失利,率军前来支援,占据了真定。孛鲁命孛里海前来攻打,严实本是反复无常之辈,一看蒙古人来势汹汹,便阵前倒戈,投入蒙古人怀抱,对彭义斌反击一戈,彭义斌战败被杀。

1225年底,孛鲁领兵进入山东,围困益都李全,次年夏,城中粮尽,突围失败、走投无路的李全只好归降了蒙古。蒙古方面,众将觉得李全是被逼无奈、形势所迫才投降,并非出自真心,不如除掉他。孛鲁倚重李全威望,力排众议,释放李全,并委派他主持山东事务,果然没多久,山东平定。

▲木华黎南征后,金朝实力大损,灭亡指日可待。

眼看就要失去的河北、山东之地又重新纳入蒙古的势力范围,自此,蒙古人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金朝被压缩到黄河南岸,苟延残喘,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孛鲁平定河北、山东之时,成吉思汗已西征归来,开始谋划消灭西夏。木华黎父子多年经营,成功在中原站稳脚跟,牵制了金人的绝大多数兵力,无暇西顾,使得灭夏之时没有后顾之忧,也为以后灭金奠定了基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文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