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何只吃食草动物的肉,而很少吃食肉动物?

地球物种数百万个,人类算是其中的佼佼者,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而灭绝,哺乳动物抓住了这个时机,在1000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快速发展扩张,占据了恐龙灭绝后空出的生态位,灵长类同样在那个时期发展起来。

人类的进化之路可以追溯到10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在大约600万年前和黑猩猩祖先分道扬镳,发展到三五百万年前南方古猿遍布非洲。在人类尚未进化的早期时刻,我们就是柔弱的小可怜,因为没有尖牙利爪、跑不快攻击性也不强,在食物链上处在中下的位置。

甚至在人类进化史还存在过天敌,恐猫是猫科动物的霸主,在历史上某段时期它们曾专门捕猎南方古猿,因为相对于一些狒狒的祖先,南方古猿更加容易捕猎。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进化,我们已经跳出了当时的位置,跃到了食物链的顶端,目前的人类说句实话没有吃不到的动物,只有让不让吃的问题。

人类的食谱

这个问题应该是最容易回答的,我们每一天吃的是什么都非常清晰,包括几大类:海鲜、肉食、蔬菜和主食。而每一大类下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种类,其中肉类有限制,禁止食野生动物,而植物类就要多一些了,各种蔬菜果实,其实可以看到人类的食谱很杂,我们是典型的杂食动物。

但肉类也主要是草食性动物,例如家禽牲畜类,鸡鸭鹅猪马牛羊等,在这些我们常食的动物中没有食肉动物,都是草食性动物。并且大部分都是人类养殖,野生的几乎没有。

人类是杂食性动物,果蔬类可以补充维生素,肉类可以补充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其中有8种人体不能合成,必须要通过食物进行摄入才可以满足身体需求。

为什么人类很少吃食肉动物?

前文已经提到了,人类食谱中的肉食主要就是家禽类、牲畜类,没有肉食性动物,其实道理很简单,有些朋友认为肉食动物的肉不好吃,其实这都是次要的,并不是根本因素,主要还是因为人类在进化之路上就没有处在那个食物链的位置。

1、不是不想吃,远古人类很难捕猎到肉食动物

人类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一切都在尝试,就是自己每天要吃什么都不是计划好的,而是看可以捕猎到什么动物,可以采摘到什么果实。如果可以,远古人类绝对是可以吃肉食动物的,但很可惜捕猎它们非常困难。

虽然人类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可以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操作,同时发明工具并且使用工具,团结起来让战斗力爆升,但是毕竟柔弱的我们还是担心被肉食动物伤害的。换一句话说,人类早期一定尝试过捕猎肉食动物,但首先是抓不到,其次是会受到它们的攻击,危险性极高,久而久之自然就不会选择这些肉食动物。

除此之外它们非常的机敏,本身就作为猎食者,自然难以捕获。而那些草食性动物攻击性比较低,同时数量还非常多,何乐而不为哪?

2、即使可以捕猎到,它们的数量很少,难以满足种群发展需求

地球上的物种都处在食物链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化下来的太阳能,在食物链中从最低级传递到最高一级。但是植物固化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被草食性动物吃掉传递下去,而大部分还是用作自身生长呼吸。其实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中能量并非是百分之百传递下去。

这也就意味着食物链上越高级的物种,可以享受到的能量越少,那么供养的种群成员数量自然就少,这就是典型的能量金字塔模型。例如一些大型的猫科动物,它们领地都比较大,种群数量相对较较少,如果数量过多食物量根本就不充足。

其实人类捕猎肉食动物就是这个道理,除了难以捕猎,最主要的是它们数量太少,难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而草食性动物数量多种类多,这才是最合适的猎捕目标。

说到最后

其实人位只吃草食性动物而不吃肉食性动物,这也帮助人类快速的发展起来,毕竟只有资源食物充足才能迅速成长,如果只盯着肉食性动物,人类绝对达不到今天的程度。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