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的“惩罚”:3年吃掉7.5万吨,湟鱼陷入危机?

青海湖的老一辈人都知道,青海湖的湟鱼曾经是青海人的救命鱼,因为在上个世纪60年代,青海湖发生了一场非常严重的饥荒,经常出现有人饿死的情况。

而在这个时候,青海湖湟鱼就成为了应急粮食,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被赋予了一定的历史色彩。下面来让我让我们看看具体是什么回事。

青海湖湟鱼的“英雄事迹”。

在1960年~1962年的三年时间里,我国经历了严重的自然危机,期间,粮食几乎绝产,人们都在忍饥挨饿,甚至都有人在啃食树皮、草根。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把目光放在了青海湖上,决定开放青海湖,下湖捕鱼。而湟鱼作为青海湖唯一的大型野生经济鱼类受到了不少“青睐”,不仅是青海湖附近的人,就连甘肃、陕西的人都来青海湖捕鱼。

由于湟鱼数量太多,到了夏天,当地人吃不完,湟鱼又无法保存,于是就有很多湟鱼被浪费掉——烂死了。

有数据显示,在饥荒的三年时间里,青海湖湟鱼的捕捞总量高达7.3万吨,极大地缓解了粮食危机,拯救了数以万计人的生命。

“救命鱼”——青海湖湟鱼。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典型的鲤科鱼种,但是经过了一定时间的生存演变,除了鳍两侧、肛门及肩带部位还有少量未退化掉的鳞片之外,全身裸露、光滑、无鳞、体长侧扁。

湟鱼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洄游习性的鲤鱼之一,每年的3~7月,成千上万的湟鱼都会聚集成群,溯流而上,进入青海湖入湖河道中产卵,其中布哈河、沙流河、泉吉河、黑马河以及哈尔盖河是湟鱼洄游的主要河道。

同时,湟鱼也是青海湖的特有珍贵鱼种,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湟鱼陷入危机

在上世纪70-80年代,湟鱼的数量还有增无减,但是到了80年代初的时候,青海湖里的湟鱼数量开始骤减,可供捕捞的数量更是还不到1000吨;

并于1982年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名单中,还在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了濒危物种。

湟鱼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很多个,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饥荒时期的人为大量捕捞,之后湟鱼又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是水域日益退化的影响,湟鱼的繁殖期正好与农业灌溉的时期相同;

于是就有了庄稼和湟鱼争夺水资源的情况,因此湟鱼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另外,当时青海湖的水量也出现了不断减少的局势。

根据研究人员统计,在上世纪50年代,汇入青海湖的河流还有108条,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汇入青海湖的河流还不够10条,其中湟鱼产卵的河流也仅剩下了4条;

最后是因为湟鱼的生长不易,青海湖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个咸水湖,具有高寒、高盐、高碱这“三高”特征。

所以一直以来,青海湖的水体比较贫瘠,资源匮乏,再加上青海湖裸鲤自身性成熟期比较晚,繁殖力比较低,湟鱼的生长非常缓慢,如果湟鱼要长到体重在250克左右,都需要8到9年的资源,因此湟鱼的生长十分不易。

当青海湖湟鱼陷入危机后,人们开始紧张起来了,也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湟鱼进行拯救,比如完全禁止捕捞,同时进行人工放养等等。

而且从1982年开始,青海省实施4次限产捕捞在之后,又进行了五次封湖育鱼限令,再加上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青海湖周围河流水量的增加。

如今湟鱼的生存环境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在2020年的时候,青海湖湟鱼资源蕴藏量已经恢复到10.04万吨,实在是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