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湖里裸鲤超过数亿斤,为什么没人去捕捞?

青海人民对于青海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青海湖的裸鲤曾经在1960年代的自然灾害中,拯救了无数百姓,所以一直到现在青海人民都对裸鲤心存感激!

但由于索取无度和降水减少,青海湖裸鲤一度到了需要保护才能延续的程度,青海省制定了严厉的政策保护青海湖裸鲤!但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青海省的隔壁,西藏大大小小的湖泊中却有着数不清的裸鲤,与青海湖不一样的是,那里的裸鲤,没人吃,而且无人敢吃!

西藏那么多湖泊中,为什么都存在一种裸鲤?

西藏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高原和寒冷,但各位有所不知的是西藏的湖泊数量却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数量最多的,西藏的大大小小湖泊超过1500个,这些湖的命名都非常有特色,比如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拉昂错、公珠错、当惹雍错.......

在藏语中错就是湖的意思,但有很多朋友有点晕,因为看到有写纳木措,也有纳木错,到底是错还是措?其实标准用法是错而非措,不过现在也都乱用,大家明白那意思就成!

这些湖有几个特点,大部分都是咸水湖,而且在这些湖中都有一种叫做裸鲤的鱼,或者也有人称为无鳞鱼,但它们长的有一些说不出的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西藏湖泊的成因

青海湖和西藏众多湖泊的成因,大致都来自于古近纪喜马拉雅构造期,青藏高原的隆起逐渐形成了众多湖泊,但与各位想象不一样的是早期并非类似于黑海和咸海的那种海洋被隔离在内陆形成湖泊。

即将消失的咸海

这些大都是地形湖,早期形成的都是雨水充沛时形成的淡水湖,但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气候变得干燥少雨,加上没有和外部水源连通,湖水蒸发量大于入水量,矿物质富集,逐渐变成了咸水湖,纳木错的含盐量为2‰,羊卓雍措为1.7‰,比青海湖的1.2‰要高一些,但比海水的3.5‰要低。

这些青海与西藏形成的众多湖泊中,早期都有裂腹鱼亚科的鱼类,然而在漫长的独立演化生涯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但它们之前的差异都不大,不过高原裸鲤是一种广盐性鱼类(洄游产卵会进入淡水),所以抓一条纳木错或者羊卓雍措的裸鲤,丢到青海湖那么它也能生存。

西藏的湖泊足足有8亿斤鱼,为什么没人敢吃?

说起来你也不信,西藏的大大小小湖泊中,那都挤满了鱼,据估计羊卓雍措的鱼类资源超过8亿斤,纳木错鱼就更多了。甚至被描述为一棍子下去鱼都能敲晕一大片,当然这话尽管有点夸张,但也基本符合事实!

这里的裸鲤都是原生态,高原湖泊还没有污染,如果你吃过青海湖裸鲤,那么知道这种鱼尽管比不上山珍海味,但味道也是极其鲜美的,但藏民却从不吃鱼,这些鱼在湖里繁衍了百万年,除了自然死亡,鸟类捕猎外,水中鱼卵和幼苗期的天敌外,湖中的鱼没有什么危机。

裸鲤的卵

桃子是一位爱好旅游的博主,一度对西藏人不吃鱼很好奇,但在去羊卓雍措景区的路上,看到过那个著名的水葬台,听导游介绍过之后,突然对西藏人不吃鱼有一些理解了!

雅鲁藏布江上的水葬台比较靠近羊卓雍措,所以在高速路上就能看到,对于藏民来说,天葬和水葬都是传统习俗之一,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两种都是无比惊悚的葬礼方式,天葬的过程是人死后,用白布包上,然后存放3-5天,请僧人诵经超度,然后举行出殡仪式,请背尸人背至天葬台,然后点香生烟,天葬师将尸体块块分割,秃鹫分而食之,吃的干净则表示灵魂随之升入天堂。

水葬的流程还天葬类似,只是背到水葬台,也需要块块分解,投入洪水之中,偶尔也有白布包裹,弃之江河,一般来说很少会丢入湖中,因为流水可以荡涤灵魂,所以很多人认为纳木错、色林错和羊卓雍措这些没有水葬,但汇入它们的河流呢?

因此藏民是不吃鱼的,当然他们也不会吃秃鹫,毕竟它们才是灵魂的摆渡者,不过与其说是心底的敬畏,倒不如说是嫌它们脏,毕竟吃了人的尸体,你能不嫌弃?因此对于西藏湖泊中的鱼,各位要吃之前还是得思忖再三!

不过对于咱很多啥都不忌口的朋友来说,这又有什么呢,纳木错那么大,天葬这点规模,估计连湖水中测到人类的DNA都难,所以就不必多想了,要是这也考虑的话,那岂不是大海里的鱼都不能吃了?但确实有不忌口的朋友到了纳木错羊卓雍措后似乎被荡涤了心灵,也开始对吃鱼有种心理负担,不过不吃也好,免得和你的藏族朋友心生隔阂。

不过藏民不吃鱼还有几个说法,比如他们认为像鱼之类的水生动物是神龙的宠物,所以轻易不会去动水生动物的歪主意,而在藏东地区则更普遍,而藏民信佛教,不愿意杀生,这看起来像个伪命题,因为藏区的牛羊肉吃得不要太疯狂,当然高原地区消耗大,不吃肉类扛不住,所以吃了牛羊肉,那就尽量不要再吃龙神的宠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