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要能打!解密清朝咋考武状元

清代对继承自明代的武士选拔-武举非常重视,自顺治皇帝开始就一直在对武科考试的规则进行修改。清代的武举考试和文科考试略有不同,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殿试。考试科目基本相同,分为武试(技勇)和策论。其中策论为评定武生是否有基本的军事常识知识,武试又分为射技和力勇。

射技是武科考试的重中之重,如果说策论和力勇都还可以投机取偏门技巧混过的话,射技则是实打实的技术对抗。射技分为三个小项,第一骑射,第二步射,第三地球。骑射项目从一条直道奔马跑出,左边放上三个靶子,每靶相距三十五步(大约52.5米),每人总共带九支箭,可重复跑场地三次。

      步射考试也是每人九支箭,靶子距离八十步(大约120米)。地球则为骑射第二种靶子,为一个三棱锥体或球体,放在地上等射手纵马而过时射击。

除了技术性比较强的射技之外,力勇则是考验武生们的力量。力勇一共有三个项目,弓、刀、石。力勇考试用的弓被称为力弓。力弓虽然外形与射技弓相似,但这种弓的拉重被做的非常大。考生只要能拉开则就算通过,并不需要搭箭,更不需要射出。

      刀则是用纯铁或纯石制造,外形上与三国演义里关羽用的青龙偃月刀差不多,必须按一定套路挥舞自如才算通过.

石则称为石锁,一般是一块长方体的石头中间凿开一个方孔以供提拿。石锁必须把底面翻到上面,并且把石锁举过肩膀才算通过。这个动作被称为“献印”。弓刀石各有等级,弓以“力”,一个力大约为10-12斤,力弓一般为10-14个力;刀则有重量区别,一般为160-200斤;石锁重量则为300斤左右。

清代武科考试的最高等级即为殿试。皇帝会亲自或指派重臣前来监考观看,得名次者一般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武职功名。

每年十月初,武举们就要去兵部考策论;然后,皇帝在紫光阁(就是新闻里经常可以看到的中南海紫光阁)检阅武举们的骑射及步射;接着,在御箭亭检阅武举们考试弓刀石(弓刀石的等级由武举们考前申报);最后,兵部把所有中试(即通过考试)的武举名单送给皇帝检查,由皇帝钦点名次,恩赏功名.

在清代武举历史中,也发生过不少让皇帝哭笑不得的事。嘉庆十年,虽然这些年的武举们是一年不如一年,但嘉庆皇帝还是非常敬业地在十月开科取武举。

▲嘉庆皇帝像

十月十日,皇帝来到紫光阁检阅技勇,武举们射中靶子的非常少;在御箭亭,力勇也无任何出彩的地方,其中更有湖南和广东的两名武举连自己申报的力弓都开不了,让嘉庆皇帝非常失望。

此时来自安徽的武举孙文涌非常顺利地拉开了自己申报的12力弓,之后突然直接向嘉庆皇帝请求再开14力弓。在皇帝面前开弓都必须经过预先申报,而且从来没有在紫光阁现场挑选弓力的前例。

嘉庆皇帝此前从未遇到过这种事,当场并未做处理,还是例行恩赏。事后在发往兵部的御旨中,嘉庆非常郁闷地抱怨这位安徽武举太不给面子,既然能开14力的弓为何要申报12力的弓?这不是耍我皇帝大人吗?不过因为皇帝当场并未责罚还给了恩赏,事后也不好再违背,只能新添一条规定:“殿试禁求弓力”。

本文经指纹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文章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