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沙俄发明这条“线”让朝鲜半岛乱战至今

朝鲜半岛上的所有战役,都是被三八线这根导火线引燃的。在回忆录中,李奇微将朝鲜半岛的形状比喻为“从亚洲大陆伸出的一个肥胖的拇指”,直指日本的九州岛,极易引起对方越过狭窄的对马海峡入侵。

▲朝鲜地图上界限分明的“三八线”

而人为划分的三八线,就像这根拇指上一道难以愈合的疤痕。

朝鲜半岛处于大国、强国环伺之中,每当东亚地区发生动荡,朝鲜就极易成为搏斗中最先被打断的那根肋骨。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将动荡与变革写满了朝鲜千年的历史,不但长期处于政权割据,也多次被卷入邻国的刀光剑影。

1910年,甲午战争尘埃落定,朝鲜从此沦为日据,被视为日本的一个省。长期的殖民统治,在朝鲜民众心中刻下了难以褪色的伤痕,时至今日,虽然朝鲜仍处于南北对峙的分裂状态,但无论南北,一旦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朝鲜和韩国民众都会同仇敌忾,同声谴责。

在近代史中,朝鲜半岛命途更为坎坷,每每难以自主。

三八线则是日本与沙俄的发明。

1896年,日俄曾密谋瓜分朝鲜,日本即向沙俄秘密提出划线;

▲日俄战争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与俄罗斯为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图为日俄战争时期老照片

1904年,日俄战争前夕,沙皇也曾提议,日俄双方以三八线为界,南北分治。朝鲜就像一块诱人的可口蛋糕,被拿着餐刀的日本和俄国端在手中比画。由于日俄两国利益难以协调,划线方案一直未能实行,朝鲜的内政也长期处于混乱。

这种混乱之治一直维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到1945年2月,日军出于部队部署的需要,将南北朝鲜分别划归关东军和大本营管辖,三八线的划分才得以明确。

1943年11月,朝鲜的命运又被放到了开罗会议上。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胜券在握的同盟国已着手规划战后的世界局势。在《开罗宣言》中,罗斯福、蒋介石、丘吉尔共同声明:“我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独立。”

同月,在伊朗的德黑兰会议上,三巨头聚首。苏联巨人斯大林也向朝鲜许诺了一个看起来较为光明的未来,“朝鲜应该获得独立,而独立之前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或许是 40年”。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这一次,巨头们终于开始讨论一些较为现实的问题。罗斯福将领土托管问题摆上桌面,他认为,在朝鲜人民能实现自治之前,“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实行托管”,“托管期愈短愈好”。

▲雅尔塔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罗斯福的提案明显将美国的亲密盟友英国排除在外了,这是由于美国曾在一年前提出对朝鲜和印度支那的托管方案,却遭到英国大臣艾登的拒绝。因此,美国总统声明:“没有必要邀请英国参加朝鲜的托管。”

托管方案得到了斯大林认可,但颇为有趣的是,作为东西两大阵营的领导者,斯大林却建议美国不要排斥其盟国,务必将英国纳入托管者团队。就这样,由中、美、苏、英四国临时托管的意向在雅尔塔会议初定。这种向敌人盟友示好的政治策略是美苏都热衷于使用的。

一连串重要会议的召开,本已规划好了朝鲜的近现代史大纲,但剧变突如其来,临时托管方案竟然胎死腹中。

1945年4月,三巨头之一的罗斯福总统罹患重病,没能看到自己亲手缔造的战后和平世界,便即撒手人寰。罗斯福蝉联四任总统,执政时期长逾12年,依法接任他的是以铁腕著称的副总统杜鲁门。

杜鲁门决心尽快结束战争,这位奉行“决断在我”的政治强人毅然决然下令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变成一片废墟

核武器不但毁灭了广岛和长崎,也将远东局势在瞬息之间搅得天翻地覆。四国托管协议只初具雏形,根本尚未形成具体方案,就被扔进了废纸篓;大国们的当务之急是先行解决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接受日本投降、划分军事占领区的问题。

美国和苏联就像两名正在参加   110米跨栏决赛的飞人,注意力、体力、竞技状态都处于巅峰,不顾一切地抢先跨过每一个栏架—落后的那个人,往往因为奋力追赶导致动作变形,只能越来越落后,绝望地重重磕倒对方身后的一个个栏架。

1945年8月6日,美国刚对日本使用第一颗原子弹,老谋深算的斯大林立即预见到了日本的投降,果断于  8月8日对日本宣战。

一夜之间,长期引而不发的大批苏联红军终于放开了一直紧绷的弓弦,他们后发先至,向蜷缩在满洲和朝鲜坑道里的日本关东军发起风暴般的总攻。苏军的突然发难,使原本主导着战争的美军顿时陷入被动,因为,此时距离朝鲜最近的美军部队,都还远在600英里之外的冲绳岛,根本无法阻止苏军入主朝鲜半岛。

▲哈里·S·杜鲁门,美国民主党政治家

美国政府在对日战争中耗费了巨大物资和人力,当然无法容忍苏联的“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为了避免胜利果实落入苏联手中,美国政府在仓促之间抛出了以三八线划分朝鲜的方案。

就在8月15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天,杜鲁门的密电也发到了斯大林手中。第二天,本已占据先手的斯大林就发出回电—苏联竟然同意了三八线的提案。

对于无力自主的朝鲜而言,这些远东局势的突变,就像毫无征兆吹起的一阵大风,将自己浮萍般的命运又吹向别的方向。

但对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言,他们虽不能控制风向,却能预测风向,即使不能使狂风止息,至少能站稳脚跟,以风势助力。人们眼中的历史的“偶然”,在他们看来,则与历史的“必然”无异。

从局外人的角度看,这条仓促划出的线根本不具备多少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意义。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前苏联政治家,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

“这条约 300公里长的分界线斜穿朝鲜半岛,它截断了    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崇山峻岭,穿过   181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和 8条高级公路,以及 6条南北铁路线”。

但是,这并不表明匆忙划出的这条分界线没有经过缜密的政治考虑。

对美国而言,划出三八线,其意义不仅在于能阻止苏联独占朝鲜,而且不动声色地将旧都汉城、釜山两个重要港口都划到了属于自己的南部。

苏联在一夜之间大军压境,本已视朝鲜全境为囊中之物,却出人意料地没有拒绝美国的提案,反而一口答应下来。精明的斯大林意在以退为进,显示了极为强硬的态度,他试图使美国接受两个附加条件:1.将属于日本的整个千叶群岛交给苏联军队,2.将属于日本本土的北海道北部交给苏联军队。

美国则如同太极高手,回应得绵里藏针。  

8月18日,杜鲁门干脆爽快地接受了第一条要求,但巧妙地拒绝了第二条,他提醒斯大林:“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盟国部队包括苏军在内。”

苏联当然十分明白,朝鲜问题或许还能讨价还价,但日本问题是美国的底限,美国绝不会在事关日本本土的问题上有一丝一毫让步。

美方的拒绝似也在斯大林的意料之中,于是斯大林先斩后奏,先是以“北海道位于北纬38°以北”为由,在8月20日下令苏军全力进驻日本北海道,然后才在8月22日复电美国,对美国的拒绝行为表示遗憾。

严阵以待的美国并未措手不及,当苏联驻日代表库兹马·杰列维扬科中将来到麦克阿瑟面前,声称苏军将无视美军意见,强行进驻北海道时,麦克阿瑟以更强硬的态度威胁道:“没有我的许可,哪怕是一兵一卒登上北海道,就将立即逮捕包括你在内的苏联驻日代表团全体人员。”

至此,美苏双方长期谋划,一待机会出现,立即速战速决,点到即止,一番电光石火的激烈交锋很快就结束了。在短短半个月内,朝鲜身不由己,如同棋子,被两个超级大国置于棋盘之上,几番明争暗斗之后,双方各有斩获,最后以三八线为界,形成了暂时的平局。正如李承晚乐于引用的那句朝鲜谚语“鲸鱼相争,小虾丧命”。

▌摘自《板门店谈判纪实》,赵勇田、牛旻(著),重庆出版社授权合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