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月球,专门跑3.5亿公里外采样,日本宇航局为何舍近求远?

嫦娥五号12月24凌晨顺利升空,目前已经完成了奔月、分离、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落月、机械臂采集样本以及钻探方式采集样本、上升器起飞、无人对接、样本转移,最新的情况是上升器分离受控落月,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择机进入转移轨道返回地球。

全过程从12月24日开始,大约持续23天的时间,目前已经过去了18天,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轨道器带着返回器“回家”,在接近地球的时候释放返回器,返回器高速撞入大气层,最终会落在四子王旗附近。

嫦娥五号每一个步骤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弦,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着嫦娥五号的进展,但在众多刷屏的嫦娥五号新闻中,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了这样的信息,隼鸟二号成功带回小行星样本,此后转身继续向新的目标前进。

12月6日离开“家”6年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二号终于到家了,返回器携带着小行星样本在澳大利亚的南部地区着陆,就是下边图片中的那个小东西,把它带回地球,一共花了6年的时间。

隼年二号是日本的小行星的探测,在2014年12月3日从地球上出发,它的目标是距离地球3.4亿公里外的162173 Ryugu,也就是常说的小行星“龙宫”。它的上一代隼鸟号是2005年发射,2010年返回发球,虽然没有成功的着陆丝川小行星,但仍是带回少量小行星样本(大约1500粒肉眼可见的炭质球粒)。

2014年从地球出发2018年抵达龙宫号,先后经过了2次采样过程,主要是控制隼鸟二号接近龙宫,当达到一定距离后释放“金属弹”,由于小行星的质量小引力小,这也导致被击碎的碎片会飘向太空,趁此机会隼鸟二号会收集一些样本,最初的设想是收集12公斤左右,但具体重量如何,只能等返回地球后测量。

有的朋友发出疑问,为何隼鸟二号花费六年的时间去3.4亿公里外的小行星采集样本,而忽略了38万公里外的月球,日本宇航局(JAXA)为何要舍近求远?

我国的嫦娥五号月球采样成功将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具备月球采样能力的国家,月球采样难度巨大,日本虽然具备了小行星采样的能力,但是并不一定具备进行月球上采集样本的能力,也就是说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要比隼鸟二号小行星采样困难,存在很多的技术难点。

月球算是一颗真正的天体,无论是着陆还是起飞过程都需要动力系统操控,而在小行星上探测更像是一场无人对接,因为小行星的质量小引力小,无法彻底的吸引住探测器,更类似于无人对接。只要探测器的动力足够,遥操系统足够的灵敏,就可以完成探测任务。

当然隼鸟二号在小行星采集样本还是比较厉害的,甚至是走在了NASA的前边,NASA的小行星探测器对本怒的采样工作正在进行,但需要在2022年才能返回地球。

其实可以说日本隼鸟二号的确是成功了,但不意味着它们就具备了月球采样的能力,太空探索距离有的时候并非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月球虽然距离我们较近38万公里,龙宫小行星距离我们较远3.4亿公里,但要想在月球上刚采集样本返回地球还需要掌握很多关键技术,目前日本航天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现在嫦娥五号的轨道器和返回器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还需要一次机动就可以正式返航了。最后剩下的一个难关就是返回器入大气层,因为速度快温度较高,月球样本容易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因此采用特殊的返回方式以及特别的结构。

因此说小行星上采集样本和月球上采集样本并不是一回事,并不能简单地用距离来分类。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