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这一次,熊孩子赢了

他们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一群贫困山村,家庭破碎,连饭都吃不饱的孩子能干嘛?

世界冠军。

你没看错,这事真真切切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故事不长,有笑有泪。

我慢慢讲,你慢慢听。

01O N E

他,叫马虎。

北京郊区爱心棒球基地一员。

人如其名,马虎野性而叛逆,爱打架闯祸。

在老家时,他是有名的小混混。

偷过清真寺一把宰牛刀,动不动就和别人比胆量砍手指。

遇到高年级挑衅,二话不说抄起刀把对方吓个半死。

还成立了青龙帮,到处吹嘘有500个小弟。

在北京基地时不是搞恶作剧,就是和其他小队员打架。

以至于大家都自动孤立他,没人愿意和他玩,同一宿舍睡觉。

他一直都生活在反叛之中。

他,叫小双。

与马虎不同,他眼神忧郁,安静内敛。

还没出生时,爸爸就因病去世,妈妈则抛弃了他和双胞胎哥哥。

后来哥哥被送给了别人,身体瘦弱的小双则由大伯抚养。

直到大伯去世,姑姑接手。

姑姑去世,二伯接手。

他始终都在颠沛流离,极度缺乏安全感。

他们,叫强棒天使队。

和马虎、小双一样,身后是破碎的家庭,窘迫的命运。

有的连妈妈都没见过,爸爸在五岁时便去世。

有的妈妈因吸毒离世,爸爸因贩毒坐了牢。

有的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有严重精神病......

外界看来,这些都是问题少年。

如果按照正常剧本,他们会早早辍学,好点的种田打工,不好的成为混混。

困于山村,困于贫穷,生活一眼望到头。

改变这一切的人,叫孙岭峰,前国家棒球队主力,也是爱心棒球基地创始人。

他想通过棒球,改变贫困孩子命运。

费尽千辛万苦从贫困山区找来孩子。

“管吃管住管看病,顿顿有肉养到18岁。”

还请来了自己师傅,培养过很多国家队队员的70多岁老人张锦新帮忙训练,郭忠健老师负责孩子们学习和管理。

就这样,一个前国手,一个老教练,一个志愿老师在北京郊区组起了一支杂牌军。

这是命运的拐点。


02T W O

穿过工地,越过水坑。

挥棒、投球、跑垒......

击球声,叫喊声杂糅进施工嘈杂声中。

重复一遍又一遍。

身体羸弱的小孩变得越发强壮。

从零基础一路打到成为国内水平不错的队伍。

回头看看这一路,要把一帮什么都不会,身体羸弱的小孩培养起来确实难。

简单算笔账吧。

首要解决的是一日三餐。

想要提高身体素质,他们得吃很多高蛋白食物。

每天得20斤肉,牛奶鸡蛋都不能断。

有时训练强度大,一个月下来得吃掉3000斤大米。

刚开始营养不良,吃下去消化不了,导致不少人肚子经常又肿又硬,这都得费去一番心力。

打棒球还需要装备。

手套,一千多块一双。

训练鞋,买最便宜的59块一双,两个月一换。

棒球帽,棒球服,还有一些保护装备。

以上乘以人数,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创立之初,孙岭峰200万很快就花完。

无奈之下,他变卖了房子、车子,但还是不够用。

一个60万的冬天供暖设备足以把他压垮。

没办法,他便拉下脸面到处求人,要知道在这之前他可是国家队队长,棒球队教练,都是别人听他求他。

铮铮铁汉,不止低头而已。

去年有天晚上,开车回家路上,他感觉心脏揪成一团,瞳孔扩散。

艰难开到医院,确诊心肌梗塞,再晚点命就没了。

心脏支起四根支架后,他很快又投入了训练。

不止是他,师爷张锦新之前膝盖半月板撕裂,没法下蹲,每晚都得理疗。

70多岁,退休的年纪,他还是坚持带伤训练这帮小孩。

而他们还得忍受外界质疑他们靠贫困儿童赚钱。

一路以来,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

一个训练基地便搬了好几次。

棒球在国内很难找场地,好不容易找到一处都会面临各种问题。

有时因为安全隐患被要求搬离,他们害怕被举报,只好晚上早早熄灯,不让房间有光被发现。

有时遇到拆迁,经常就会有一帮恶霸来断水断电。

而且,场地经常在工地、农田之中,环境十分恶劣。

基地每次被拆,都会哭成泪人。

他们也没法,只能抓住一切机会训练。

还有孩子们的读书问题。

很多孩子的文化水平都很低,甚至有些连拼音都不懂,教起来不是一般难。

只能费尽心力招来更多志愿者,劳心操神针对教学。

可以说,每个人都操碎了心。

所幸,一些改变在悄然发生。

03T H R E E

孩子们的伤痕都在慢慢被抚平。

拿野性难驯的马虎来说。

爱惹是生非只是他认知里争取外界关注的唯一方式。

他的成长经历里,很缺爱。

三个月大时,妈妈难忍家暴离家,再也没回来过。

他很恨爸爸,每天都想着妈妈能回来。

在基地时常哼着的歌都关于思念:

“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离开我之后,我的天空就下起雨......”

有年爸爸带回后妈和小弟弟,隔天出去玩没带上他,马虎饿了一天。

后妈跑路时,爸爸在外打工,马虎又在家饿了三天。

长年累月没吃饱饭导致营养不良,刚到基地时他吃得比谁都凶。

那种凶异于狼吞虎咽,是吃饱了还继续吃,吃到吐还想吃。

他太害怕,这一顿吃完没下顿了。

不止如此,他还怕黑,怕孤独。

晚上一个人不敢睡觉,求着别人陪他。

要不然就用皮带绑住自己,搂着毛绒公仔才能睡着。

而这一切,都被他藏匿于没心没肺的外表下。

平常夜里自己抱着被子哭,隔天白天又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玩闹。

直到一次挨批,师爷训话说要把他们都训练成一匹狼,他才把自己内心暴露无遗:

“我就是一条流浪狗。”

但后来,你能看到,马虎在慢慢走出阴翳。

教练带给他的,不仅是棒球,更多的是为人处世,是如父亲般的关爱。

自始至终都没放弃过他。

他还是想妈妈,不同的是,身边有了更多的爱。

离开小山村那天,马虎带走了一个本子,上面都是同学寄语:

“马虎,虽然你打过我们,但我们已经原谅你了。”

“希望十年后的你站在我面前,已经是一个优秀的棒球运动员了。”

他在基地闯过很多次祸后,教练放了狠话,再下去就送他回去。

那时马虎坐在汽车后排,黑夜遮去半块面庞,但眼泪清晰可见,他说,要刻苦训练。

后来他真的遵守了承诺。

褪去了野性,他学会了团结。

关心队友,鼓励队友,和队友打成一片。

学会了感恩,每次训练结束,都对着场地鞠躬:

“谢谢场地,再见场地。”

努力学唱国歌,在异国他乡和队友唱响国歌。

被问及以后想干嘛时,他的回答是进国家队,为国争光。

不管出席什么活动,他都捧着帽子,笔直站在一旁:

“这是棒球队最起码的礼貌。”

这是马虎,也是强棒天使队每一位队员的缩影。

千疮百孔的生活中幸运透进一束光,驱走过往所有阴翳。

留下温存,留下希望。

04F O U R

每一个小孩都在暗中蜕变。

受邀去美国参加比赛那次,基地面临拆迁。

与以往纯粹的悲伤不同,他们想打出成绩,打出名声,获得更多关注保住基地。

主力马虎和队长大宝因超龄无法参加,更多压力压在肩膀有伤的小双身上。

“咱们真打一个冠军回来!”

从那一刻开始,所有蜕变都变得肉眼可见。

赛前,一向招人厌的马虎帮小双按摩放松。

不管球打得好不好,加油声一直没断过。

人心,拧成了一股绳。

面对上届冠军,很艰难。

对手比他们高,比他们壮。

但开局时他们也没怂,咬着牙砍下一分。

赛场外,师爷看到这幕,泪湿了双眼:

“真给他们拿下了一分。”

遗憾的是,拼尽全力的强棒天使队最终还是败北。

终场那刻,小双因为失误,自责瘫在地上大哭了起来。

而队友纷纷上来搀扶起他,马虎不断安慰他有的是机会。

“棒球不是想赢怕输,而是敢打必胜。”

很微妙的一幕,能窥见的叫成长。

比赛结束,但强棒天使队才刚刚开始。

后来他们参加了许多赛事,真的打出了名气。

4名孩子入选国家少年棒球队。

在国内赛事中已是顶尖水平,从未跌出前三名。

还曾远赴日本,拿下了成长组冠军。

被棒球选中的他们身上还有许多可能。

以后的他们,或成为国家队队员,或成为俱乐部选手,或成为老师......

都有着光明的未来。

如今,爱心棒球基地还成立了女队。

同样要求:贫困。

同样目的:叫板命运。

棒球书写的改命故事,还在延续。

05F I V E

很功利的说,我希望有更多人能看见强棒。

十一二岁的小孩,练得手长满茧,身上都是伤,依旧不断重复着训练。

放弃高薪的国家队队长,遭到外界质疑靠贫困孩子敛财,依旧卖房卖车继续苦撑。

重新出山的老教练,每晚得理疗半月板撕裂的膝盖,依旧不语病痛。

他们身上,都有着最汹涌澎湃的少年意气,与命运叫板的赤诚勇敢。

这是正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真实故事。

拍下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引用过赫尔佐格一句话:

“带来一个鸡蛋,只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事实;
但如果带来了一只破壳而出的鸡,这就是关于生命的故事。”

强棒便是如此。

它让贫困山区的孩子看见希望,看见更多可能,看见人性光芒。

它在告诉人们,即便遍体鳞伤,伤口总会结疤,伤痕终会抚平。

如今的强棒,需要更多的关注度。

借着一部纪录片,它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遗憾的是,关注的人并没有很多。

我很害怕,当这股小浪潮过后,强棒被淹没于各路娱乐热搜中。

那他们还是会重蹈之前的艰难,或许更难。

因为他们招收了更多来自贫困山区的孩子,想帮他们改变命运。

走进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给予更多的关注度。

我记得影片最后,小双离开棒球队回到老家,想照顾患癌的二伯。

他站在山坡,对着二伯喊:

“你不能扔下我不管。”

这句话也是对我们说的。

别扔下这群少年。

因为他们,也是希望!

参考资料:

纪录片《棒!少年》

南方周末《棒球“孤儿”:改变命运的训练场》

极昼工作室《北京城郊,青龙帮帮主长成“棒!少年”》

一席《拍《棒!少年》的时候我初为人父,有生活的压力,也有对纪录片的失望》

/今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