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可见 vs 全部可见,哪种人更适合做恋人?

KY作者 / Cyte

策划 / Ivan

插画 / 莫恩恩

编辑 / KY主创们

你们的朋友圈里有没有这样几种人?

你可能已经对这些朋友圈的风格习以为常,其实,每个人在朋友圈展示的语言、行为,可能默默揭示着一个人自己原本是怎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今天,我们结合了一些前沿的心理学研究,为你呈上这一份朋友圈人格图鉴……尝试完成下面的测试题,测一下你的朋友圈鉴赏力吧!

第一题

猜猜看,以下哪个人更自恋?

第二题每个人自拍的时候,都有自己喜欢的角度、姿势和背景。发表在《计算机与人类行为》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同的自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性格。

猜猜看,以下这两个女生,哪一个平时情绪不太稳定?

第三题

在一项结合了30多项不同研究的元分析中(Liu & Campbell, 2017),研究者发现一个人在社交平台上的行为模式会揭露其性格特征。

请从以上朋友圈的蛛丝马迹中,判断A、B、C三人的性格特征分别对应外向性、尽责性、宜人性中的哪一点?

第四题

以下哪个女生可能会在谈恋爱时变成粘人精?

第五题

根据以下两位朋友圈的内容权限,猜猜哪一位是更容易发展成朋友关系的拥有安全型依恋的人?

A. 仅允许三天可见

B. 全部可见

第六题

如果你是一家广告公司的HR,以下哪个候选人更适合做创意类的工作?

第七题

再来看看下面这三位男生的自拍,猜猜哪一个比较自信且具有领导力?

第八题

最后一题,教大家一个实用小技巧,如果你希望别人觉得你可靠、外向,是个宜人的交友对象,那么你更应该在朋友圈多发别人拍自己的照片还是自拍照呢?

KY作者说:

哲学家兼精神分析学家Elsa Godart(2016)在《我拍故我在》(I selfie, therefore I am)一书中提出:

自拍已经成为当代人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通过自拍,我们向他人呈现了我们的自我审美,我们通过自身在自拍中的形象/场景的展示,也在开展关于自我的身份叙述(我成熟坚定?我软萌可爱?我有重要的爱好?我的生活偏好?等等)。

同时,发布自拍也实现了一种交际功能,我们能够得知哪些人对于我们自我认同的形象和身份是赞许的,通过发布自拍我们找到同伴。

而值得注意的是,自拍并不是一个人的真实自我形象。很多人在自拍中和他拍中的形象是相去甚远的。我们对自己的拍摄和修图,首先建立在对自我的想象上,我们精心塑造、通过技术手段调整了自我形象。

因此,有时候太过于注重自拍,看似能够使自身身份更接近理想自我,却有可能带来他人、甚至是自己对与真实自我的远离、陌生与不认同。

而自拍不过是社交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的一种浓缩——我们在社交网络上虚拟、美化自我的方式,又何止自拍一种?在这些打造虚拟自我的时刻中,我们的真实自我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心理学家Higgins(1987)指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动力,去弥合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然而,如果一个人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自我,也必须站在真实自我的基础上。只有真实地看见自己的优势劣势,才能找到现实可行的成长路径。

最终,我们都只能作为真实的自己存在,也唯独只能在真实的自我存在中找到幸福的可能。


References:

Barry, C. T., McDougall, K. H., Anderson, A. C., Perkins, M. D., Lee-Rowland, L. M., Bender, I., & Charles, N. E. (2019). “Check Your Selfie before You Wreck Your Selfie”: Personality Ratings of Instagram Users as a Function of Self-Image Posts.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Gautret, D. (2020). Does the kind of selfie we post really reflect our personality? Aleteia.

Gillath, O., Karantzas, G. C., & Selcuk, E. (2017). A Net of Friends: Investigating Friendship by Integrating Attachment Theory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3(11), 1546–1565.

Godart, E. (2016).Je selfie donc je suis: les métamorphoses du moi à l'ère du virtuel.Albin Michel.

Higgins, E. (1987). Self-discrepancy: A the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Psychological Review.

Koterba, E. A., Ponti, F., & Ligman, K. (2020). “Get out of my selfie!” Narcissism, gender, and motives for self-photography among emerging adults.Psychology of Popular Media.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Liu, D., & Campbell, W. K. (2017).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Big Two metatraits and social media: A meta-analysis.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70, 229–240.

Qiu, L., Lu, J., Yang, S., Qu, W., & Zhu, T. (2015). What does your selfie say about you?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52, 443–449.

颜晓敏,吉阳,熊朋迪&祝卓宏. (2014). 中学生的同伴依恋类型与社交网络行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8 (6), 46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