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有一座召庙,曾享受奉旨化缘的待遇,规格高过大召和席力图召

召庙是内蒙古草原上最多的古建筑,而首府城市呼和浩特拥有召城的美誉,素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的讲法,其中现存规模最大的两座召庙是席力图召和大召,也是游客打卡最多的地方,不过有一个叫做小召的寺庙,相信很多小伙伴听说过却没有见过,那是因为它虽然有着辉煌的历史,现在只剩下一个牌楼的原因,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曾经的辉煌传奇故事。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兴盛街虽然不是很长,仅200多米,也不是很直,但是在过去却非常有名气,1956年以前,它的名字是“圪料”街,在明末清初这里可是货真价实的黄金地段,来自山西的晋商们争相购买的地段,由于在当时缺乏规划的概念,购买这里地产的晋商都各自为政,打造自己的独立王国,才让这条街成了现在的模样,这条街就是晋商在归化城辉煌过程的见证者,至今周边的建筑还有浓郁的山西风格。

兴盛街与得胜街、大东街交汇,它们交汇的地方就是小召小学,这里就是小召的旧址,而与小召学校隔着兴盛街相对的地方就是小召单跨式牌楼,正在进行维护,不细心的游客根本看不出来,这是小召旧址留下的唯一信物,其它与康熙皇帝有关的甲胄宝刀全部在火灾中进入了历史的尘埃,只剩下了它传奇的故事。

兴盛街(“圪料”街)虽然不是很长,仅200多米,由东北向西南走向,弯弯曲曲,但是却神奇地连着三座寺庙,相信很多游客在此都曾迷惑过,“平衡点”就曾遇到很多外地游客,站在小召牌楼前找大召,再看到席力图召后感觉已经到了目的地,其实想要去大召寺广场,需要一直走到兴盛街西侧的尽头,穿过大南街才到达目的地。

相比于席力图召和大召的辉煌建筑,小召算是非常凄凉的,虽然只剩下一座牌楼,但是却不影响它辉煌的过去,和拥有奉旨化缘的高规格待遇,以及它同康熙皇帝的传奇故事。

小召虽然修建的时间和规模都无法同大召相比,是由阿拉坦汗的后裔俄木布洪台吉修建,而且在清同治年间因年久失修已经开始没落,但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又一度非常辉煌,而且地位和影响力一度凌驾于大召之上。

主要原因是小召坐床的托音二世曾协助康熙皇帝西征,不仅在西征中替康熙出谋划策,还曾冒着风险入藏联络班掸瓦解了噶尔丹的联盟,可谓劳苦功高,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器重,所以康熙皇帝在西征凯旋的途中,路过归化城,就驻跸在小召,为了嘉奖托音二世和小召,还把自己西征的随身之物:弓箭、甲胄、腰刀等留在了这里作为纪念。

不仅如此,康熙皇帝还为自己的西征胜利立碑纪念,用了满文、汉文、蒙文和藏文四种文字撰写,凸显小召的地位尊贵,同时还特许小召喇嘛,可以奉旨向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十旗化缘,托音二世东行一次即可话来万两白银和众多物资不计其数,可谓显赫一时,这种辉煌一直持续到托音二世去世,小召再次进入下坡路,至嘉庆年间,归化城召庙权力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与它相邻的席力图召。

让人非常惋惜的是,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同时又与康熙皇帝有着众多联系的名建筑,在清光绪年间被一场大火焚毁,连托音二世和康熙皇帝遗留下来的众多遗物也成了历史的尘埃,如今只剩下一座牌楼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而在它的旧址上,一座小召小学则拔地而起,成了新的地标,小召成了游客心中的著名旅游景点。

归化城与康熙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目前还有御马刨泉、私访月明楼的传说故事在流传,但是这些都毕竟是传说,而康熙与小召之间的结缘却是真实的,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康熙西征的众多随身之物还在的话,小召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盛况,其影响力应该至少不会比席力图召和大召差!如今我们只能站在牌楼前听一段这样的故事了!

一条200多米的街道上,就能连续出现三座寺庙,归化城当年的召庙文化是多么的繁荣,而且这三座寺庙都曾跟康熙皇帝有过故事传说,难怪这里会有“召城”的美誉,当然也能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归化城当年的辉煌历史。

那么,你是否了解呼和浩特市旧城(归化城)?了解这里的召庙文化吗?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它辉煌的过去呢?会不会来这里打卡呢?欢迎留言讨论,谢谢阅读!

【温馨提示】

大召无量寺和席力图召都还没有对游客开放,目前还都是大门紧闭,想要打卡的小伙伴只能在寺外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