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圳获奖,智慧城市来了吗?

2020 年 11 月 17-18 日,第十届全球智慧城市大会(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开幕。上海荣获 “世界智慧城市大奖”,深圳荣获 “全球使能技术大奖。这项被称为 “城市奥斯卡” 奖项,代表了组委会对上海、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取得成果的肯定。

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概念。它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理念,集成城市的组成系统和服务,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首先摒弃偏见

11 月 17 日,在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华为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发表了题为 “共筑城市智能体,共创美好城市生活” 主题演讲。岳坤提到 “这些年智慧城市建设我们有了很多实践,目前已经进入深水区”。

图|华为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发表主题演讲

要想穿越深水区,更好的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摒弃一些偏见。岳坤在演讲中提出了四个对智慧城市的认知偏差,第一是简单的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建设 AI、大数据,将二者等同起来,把一切成绩归于 AI。

岳坤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参观过某地人工智能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案例,实际情况是,医院附近采用 AI 技术让拥堵大大缓解,但是周边十几个路口全堵住了。根本原因,在于如何调控信号灯是有科学规则和科学章程的,很多经验需要几十年的行业专家积累,不能靠某 AI 专家一拍脑袋就做了。这是典型的 “外行指挥内行”。

第二个则是认为建设智慧城市等同于建设大数据,汇集的数据越多越好。某些单位在汇报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时,喜好彰显汇聚的数据量,多少亿条。在华为看来,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那些汇聚数据最多的系统,而是能够有效联结的数据系统。第三是过度夸大或者全盘否定智慧城市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在岳坤提到,实体经济最优先要解决的是核心技术的突破,必须要警惕网红经济浮夸风。

还有甚者将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重大工程建设,认为建好以后就一劳永逸了。岳坤对此举例说:“城乡结合部的两栋三层小楼,同样的标准、同一个承建商。一墙之隔,没有物业管理的叫农民房;有物业管理的叫别墅。” 智慧城市需要好的物业,缺乏好的 “运营系统”,智慧城市就会成为数字烂尾工程。

那么,究竟什么才算好的城市智能体建设案例?深圳是值得借鉴的对象。

城市智能体的建设必须要全场景覆盖。这其中包含 3 个层面。一是公共服务智慧化,公共服务将从单一服务模式走向差异化服务模式,从固定地点服务走向随时随地服务。二是企业发展智慧化,企业将借助智能的手段,极大提升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全产业的智能升级。三是城市治理智慧化,城市治理将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感知与预测,能够更好提升城市的综合治理效率与敏捷服务水平。

深圳在这三个层面的建设可圈可点。首先,深圳市政府已经建设了城市智能运营中心 (IOC),目前汇聚了全市各区、各部门 100 多类业务数据、28 万路视频监控、全市 300 多个 GIS 业务图层和 80 多个重要的业务系统,构建了深圳市 “1+12+N” 一体化指挥体系。

图|深圳夜景与智慧城市规划 (来源:东方 IC)

在提高行政效率上,深圳通过建设 “秒报秒批一体化” 政务服务,全市 60 个委办局、400 余个核心业务上云。现在企业开办审批,时间压缩到几十秒以内。企业项目备案,从申请到批复,只需要 6 秒。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2020 年,深圳规划建成 4.6 万个 5G 基站,成为全国率先实现 5G 基础设施全覆盖和独立组网的第一城。借助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深圳与华为合作,打造全球最大的 AI 智能信号灯控一张网,目前已经覆盖 110 个路口,2 年验证下来,通畅率升 5-10%,建成后将覆盖全市 1700 个路口,成为世界最领先智能交通体系。

在城市安防领域,华为提供融合了 5G、AI 技术的 HoloSens 智能摄像机。通过 AI 技术优化视频编码和无线传输协议,在 5G 网络中实现了低带宽、高画质的视频画面传输, 网络管道可承载的摄像机接入数量提升 2-3 倍。

此外还有智慧港口、智慧巴士、智慧医疗等一系列全国领先的示范项目,5G + 云 + AI 驱动的商用模式持续落地,推动商业化运营模式逐步成熟,丰富深圳智慧城市的全场景。

复杂的智慧城市

本届 2020 全球智慧城市大会,除了上海、深圳获奖,还有佛山市南海区、天津泰达、河南郑东新区以及黄山市成功入围各大奖项。它们的智慧城市建设,都有华为参与的身影。

图|华为客户荣获三项城市大奖与三项入围奖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曾撰文写到:“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应该讨论的已不是‘要不要发展智慧城市’,而是当智慧城市浪潮来临时,如何把握从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的未来城市航向。”

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智慧城市》,提出了未来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从国家层面看,智慧城市正处于 “智慧” 与 “用户体验不佳”、“丰富” 与 “刚需服务匮乏”、“控制” 与 “不确定性风险增加” 过渡期。从运营模式来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融合改革创新、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城市品牌、产业竞争力重塑等多要素组合的综合性载体。

《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一书中曾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涉及的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公共管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是典型的交叉学科。”

面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挑战和复杂性,华为给出了自己的经验和洞察。

借鉴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从市区县局规划向市区县局统筹规划转变。在深圳智慧城市的规划中,决策支撑也不仅仅是分析与决策支撑作用,而是承载了 16 类业务专题会议,如 “经济运行分析会”、“生态环境分析会” 等。同样,各个局委办也有自己的系统,同时各个局委办系统与市级系统的数据能够联接和互通。局委办、区、市各司其职,相互联通,实现深圳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完美结合。

正如岳坤演讲中提到的,大数据需要有效联结才能起作用。简单的进行数据汇聚,把数据烟囱推倒重来,就如同把所有局委办都撤销变成一个部门,这在物理世界肯定不现实,数字世界亦然。在数字化转型上,华为有丰富的经验,自身就是极好的例子。很多咨询公司、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都把华为对数据的管理、处理、服务做成参考典范。

智慧城市的运营能够保障城市的长治久安。建设智慧城市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 “用起来”。

要能对各类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效性进行一个专业评估,对于投资回报高的应用业务系统持续加大投资,对于投资回报不大(如点击率很少)的系统要及时关停并转。

智慧城市是 “新基建” 集大成者

“智慧城市” 要在现有的城市基础上,实现 “数字孪生”,将城市的一举一动,通过 IoT 设备、传感器以及 AI,处理成为海量的数字信息,并辅助人们进行高效的决策,让城市运行中涉及到的生产、消费、运输等环节,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智慧城市的复杂性和技术集成性,决定了其建设要基于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 “基础设施”,指的就是新基建。例如物联网、5G、AI 和云,当下都是华为研发的重点。

在智慧城市领域,华为通过城市智能体,纵向统筹 5G、云、AI、智能终端等多技术平台的协同规划建设,横向使能业务协同,携手伙伴创新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经济服务等多场景化解决方案,满足城市发展多样化需求,助力客户打造城市智能体,提升综合竞争力。目前,华为已经为全球 40 多个国家、200 多座城市提供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 已经从概念、少数城市拥有走向了大众参与,各个城市都要具备的基本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