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炸弹在实际战争中,究竟有多可怕?

对于军事武器来说,有些发明是非常伟大的,因为它的初衷就是利用最小的输出获得最大的收效。但是,在战争层面来说,这种想法很好,若出于人道的话,它似乎就有些太贪婪了。因此,有些武器明明有着很响的名气,可还是被划入国际禁用的名单之中,比如集束炸弹。

集束炸弹为何要被国际禁止使用,那是有原因的

集束炸弹,又被称为“蝴蝶炸弹”,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武器。它不但具有极强的摧毁能力,而且对于区域性的毁灭能力也是超一流的。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国际禁用集束炸弹公约》才成为上百个国家共同的约定。

至于为什么要禁用如此厉害的一种武器,恐怕原因不外乎这两个方面。

第一,集束炸弹在人道方面有所欠缺。

这很容易理解,任何一种炸弹都有哑火的情况发生,这也就是战场上所谓的“哑弹”。要知道,哑弹可能对于战场进行中的军人是一种幸运,但却是战争之后此区域的长期伤害。毕竟,无论哑弹留在哪里,早晚都是颗雷,真的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炸开来,后果可想而知。

而集束炸弹呢?它就拥有这种特别的能力:一次可以打出多颗炸弹,但因为外形体积不大,可以在被打出之后,非常深地嵌入地下。这时如果没有炸开来,那就成为了日后排雷工兵的梦魇。当然,它绝对不只是对排雷工兵有伤害,集束炸弹外形非常普通,又深埋于地下,识别起来并不容易。

在这样的情况下,平民如果触及它,那危害性质就实在太大了。据资料显示,在科索沃地区,这样没有炸开的集束炸弹有三万多颗,它们就是当地百姓挥之不去的噩梦,不知道什么时候碰上就炸了。这给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太大的隐患,确实太缺乏人道主义精神。

而国际禁用它的第二个原因,可能就是这种武器自身的问题了:其精确制导性不强。这个说法可能过于专业了,翻译成白话就是:精准度不够。

为什么说集束炸弹的精准度不够呢?它本身就是一种天女散花式攻击武器,一颗集束炸弹射出来,它所涉及的区域大概有一个足球场大小。这也就是说,一颗集束炸弹的波及场地超出了它精准击毙目标的范围。

我们都很清楚,战场上用它可能很不错,但这仅限于双方对阵,四周皆为空地的情况。相反,在城市作战,哪怕是农村,总之一句话,只要是有人员居住的地方,一旦用了集束炸弹,那就意味着伤及无辜。战争面前,百姓是无罪的,你不能为了消灭敌人而将百姓也同时杀死。可见,集束炸弹虽然厉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精确度,自然是不能随便使用的。

集束炸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看看被使用过的地方就知道了

了解了国际对于集束炸弹的约束,我们不妨来看看它的威力。因为没有了解,永远只能停留在猜测的层面上,难免会让有些人对它抱不平。那么,集束炸弹到底有厉害呢?可能被使用过的地方才最有发言权。

当年,美国大军实力碾压伊拉克,他们便对着伊拉克的基地还有营盘使用了集束炸弹。用了多少呢?说起来也不多,也就150枚的样子吧,但每一枚集束炸弹里面有多少颗炸弹呢?4000颗!

于是,当美国30架战斗机将150枚集束炸弹在伊拉克上方撒下来,60万枚炸弹如同雨滴一般将伊拉克的基地还有军营毁之一旦。就连那些有装甲板保护的坦克,也都无一幸免,伊拉克2000多辆战车连动也没动便原地报废了。

那些伊拉克官兵们呢?他们面对从天而降的炸弹,只能一路狂逃,他们本想用最快的速度回到城内,从而保全一条性命。可是,太多的车辆被堵于高速公路上,部队根本没办法通过。这时美军战斗机便对这一路段进行了上百枚集束炸弹的轰炸。

当炸弹声平息,当爆炸的硝烟散去,人们再看到的,只剩下几千辆车的残骸,还有成千上万伊拉克人的尸体,他们有国防军,也有平民百姓。

后来有美国飞行员对这件事进行回忆,他表示,当掠过伊军燃烧了几十公里的车队时,就如同看到了地狱的景象。如今,这段被炸的公路被称为“死亡公路”,它时刻提醒着人们:集束炸弹恶名昭著!

是的,这就是集束炸弹的威力,它使用A-10强击机进行空中袭击,机内装有上百枚的双用途子母弹,它如果从150米的高空投下来,那方圆5000平方米以内都是它的轰炸目标。而这子母弹,正是集束炸弹的分体,因为一颗集束炸弹会将若干小型炸弹集中于一起,装在一个大的炸弹之内,如此才有了子母弹之称。

面对这样的武器,平民是毫无能力躲避的,而战场上的官兵也完全成为待宰之羔羊。可见,这样的武器本身就有失人道,称其为丧心病狂已经非常客气。

同时,集束炸弹除了当时爆炸之后产生的危害,还有前面讲过的“哑弹”之说。当战争过去,当百姓想要恢复正常生活的时候,可那些深埋于地下,没有炸开来的小炸弹们,时刻都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杀手”。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将它视为“慢性毒药”,因为它的杀伤力一直都在,根本无从清理。

试想,这样一种武器,如果仅仅是为了一场战争的胜利,那么它显然做到了。但如果从人道主义来看呢?它的杀伤力是何其恐怖?可见,国际对它进行禁用是有理由的。只不过,当前国际中的强霸之国却对此并无意识,或者说他们对生命根本没有尊重,只为了胜利而一味研究这一武器,并且从没想过从使用中退步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