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方腊后,李俊为何没有随宋江入京?

在《水浒传》中,排名天罡星第二十六位的李俊,绰号混江龙,庐州人氏,原为扬子江撑船艄公,兼贩私盐。梁山大聚义后,李俊任水军大都督。平定方腊后,李俊假装风疾,不再随宋江入京,带着童威、童猛以及在江南新认识的费保等六人,驾船出海,后来成为暹罗国国王,称霸海滨。

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其结尾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氛。可是,李俊的结局却是一抹难得的亮色,非常鼓舞人心。晚明袁无涯在《水浒传会评本》中赞誉:“燕青去得伶俐,李俊留得隐秀,俱得高人一着。”陈忱更是将李俊事迹写入《水浒后传》,让他延续了梁山精神,完成梁山未尽事业:“梁山泊先起者亡,王伦也;继起者强,晁盖、宋江也;后起者王,李俊也。”

的确,在之前的多次战斗中,李俊率领的梁山水军可谓攻无不克:三败高俅,擒杀金陵水军统制刘梦龙;征田虎,献水攻之计,掘开智伯渠,灌了太原城;讨王庆,与童威童猛扮做渔夫,在清江边打埋伏,生擒寇首王庆;征方腊,则率水军头领到敌营清溪城诈降,在城中纵火,里应外合大败敌军……战功赫赫。

作为梁山高级将领仅存的硕果之一,李俊后半生即使非高官厚禄,最起码也是富贵荣华。

那么,平定方腊后,他为何没有随宋江入京呢?

原来,李俊心里十分清楚,当时的北宋朝廷奸佞弄权,一旦踏进官场,就等于自投蔡京、高俅的罗网,最后就算不被整死,也肯定不会好过。

这也算得是李俊未入京的一个原因。

实际上,李俊对宋江早有不满之心。

在梁山好汉的排名中,李俊是第二十六位,位于天罡星之列,算是比较靠前的,但还不足以让他成为梁山的核心领导成员,无资格参与决定梁山命运的政策。

首先,身份不俗。

李俊原是庐州扬子江中撑船艄公,后成为浔阳江一带的盐枭头子,贩卖私盐,在当地势力不小,跻身揭阳三霸,如此之人非等闲之辈。

其次,两次搭救宋江。

第一次是宋江刺配江州路上,在揭阳屡次遇险,李俊也多次相救,不仅让他脱难,还收了一帮誓死相随的弟兄。第二次是宋江写下了反诗后,被小人告发了,李俊获知这个消息之后,再次跑去并成功救下了宋江。

尽管李俊与宋江交情不及李逵、戴宗等人密切,但是他毕竟还是宋江的嫡系。正因如此,上梁山后的李俊,反超阮氏三雄,当上梁山水军大都督之位。

但是,这“梁山水军大都督之位”,也毕竟只是一名屈居人下的普通头领罢了,怎能与未上梁山之前,在揭阳一带当江湖老大风光?于是,李俊产生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再次,对宋江的招安不满。

李俊对接受招安是持保留态度的。征辽之后,虽然梁山建立了大功,但不仅没有得封赏,还受到禁约,这让李俊很不爽。

于是,他和其他水军头领以水军的名义请吴用商议,提议再次造反,重上梁山。可惜的是,最后遭到宋江的坚决反对而作罢。可见,李俊心里清楚得很:奸臣当朝,梁山兄弟迟早会被消灭。

于是,当平定江南,大军班师行至苏州之时,李俊就诈中风,留下心腹童威童猛,让宋江先行回朝,就此与众兄弟分道扬镳。

不过,李俊并没有再次返回揭阳重操旧业--当艄公,他到榆柳庄找到当初结义的费保等人,开始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海,最终成为暹罗国之主。

不过,小说描写的这段历史并非真实的。

暹罗,一般指的是中国人对泰国的古称。但查阅史书便会发现,混江龙李俊是北宋后期的人物,北宋1127年灭亡,文献的记载中尚无“暹罗”一词。暹罗1238年才建立,相隔111年,李俊是不可能活这么长的。

当时统治着如今泰国土地的,是一个叫做哈利奔猜王国的国家。小小的一个南方小船夫,最终成为外国国王,施耐庵的想象力的确非常大胆。

也正因作者大胆细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混江龙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