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世凯能让军队死心塌地效忠他一个人,从而架空清政府呢?

清王朝灭亡后,我国得以结束了封建时代,进入自由民主时代。终结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就是北洋军阀的缔造者和首领——袁世凯。

袁世凯并非清王朝的统治阶级,顶多是管理阶级,毕竟他是汉人军官出身。可就是在家天下的政治环境下,袁世凯却能架空清政府,让当时的北洋系军队全部听命于他。为何袁世凯能绕开满清皇室贵族和王公大臣,做到这一点呢?

一、朝廷操练新军,袁帅亲力亲为

由于在近代被欧美列强,使用武力叩开了国门,满清统治者不得不进行各种改革,力图变强,以保卫自己的统治地位。操练新军是当时的一大改革目标,由于袁世凯在出兵朝鲜,镇压叛乱的过程中表现良好,受到李鸿章、李坤一等北洋大臣的赏识,得以操办小站练兵,为朝廷训练新式军队。

袁世凯把握住了机会,投入精力于小站练兵。出于训练出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式军队的目标,袁世凯仿照西式陆军的建制,招募兵勇,购买军火,编练士卒。

当时的清政府,无论是八旗兵,还是汉人的绿营兵,都腐朽不堪。袁世凯对此很明白,选择招募新兵,还规定抽鸦片的不要、富家子弟不要、身体素质差的不要等等要求。于是新招募的士卒基本上来自底层,没有背景,在心理上更依靠上级长官,也就是袁世凯。

除了亲自招募新兵,袁世凯还参与了新军的规章制度编制、将校选拔、武器审核等等。其中将校选拔这一块,使得新军乃至后来的北洋六镇中的将校,都对袁世凯忠心耿耿,因为他们都是袁大帅一手提拔起来的。

可以说,北洋军阀的前身,这支小站练出来的新军,从头到尾都是袁世凯一手打造,所以他们更倾向顶头上司,而不是统治国家的清政府。

二、一改朝廷旧制,发饷直接到手

当兵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保卫国家吗?更多的兵是为了吃饱肚子,养活家人。士兵的盼头不外乎就是那份属于自己的军饷,军饷能拿到手,士兵就会乖乖听话。不过在封建时代,军队中对军饷的层层克扣,是不争的事实。

清王朝末年,朝政如此腐败,军政又能好到哪里去。当时的清兵,尤其是汉人的绿营兵,每次拿到手的军饷都比该拿的少很多,因为长官们都要揩油水。

军饷拿得少,打起仗来当然没有动力,军队也就是失去了战斗力。袁世凯久在军队,自然深知如此。所以他下令,新军发饷,必须发到每个士卒的手上。他规定了一处机关,作为给士卒发饷的唯一指定地点,士卒自己去领,不用通过上级长官。袁世凯会监督发饷,据说还曾亲自去给士兵发饷。

新军士兵拿到了全部军饷,自然心中大喜,知道袁大帅爱兵如子。对于他们来说,这军饷是因为袁大帅才能全部到自己手上,所以都认为是袁大帅在给自己发饷,而忽视了这笔军饷是来自朝廷国库。

三、军中安插亲信,培养己方势力

袁世凯作为朝廷新军的缔造者,以手中权力培养亲信是十分简单的事。新军成立后,袁世凯急需人才,于是四处搜罗。在别人的举荐下,如后来的“北洋三杰”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等等人才,进入袁世凯麾下,为其效力。

袁世凯将自己的亲信安插于军队,要么是得力军官,管理各自的队伍,层层下达自己的军令;要么是掌管军备、军纪,操练士卒的长官,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并控制军队的命脉。通过安插亲信于队伍,培养自己在军队中的势力,袁世凯真正掌握了军队。

袁世凯是北洋军的头脑,而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等人就是手脚和其他身体重要器官。虽然这种做法让袁世凯有效地掌握了军队,可是也为后来北洋分裂,军阀割据、互减实力的混乱局面埋下祸根。

四、满清腐败无能,北洋羽翼丰满

作为封建君主专制,朝廷对自己的军队有着最高的所有权。当袁世凯练出了中国史上第一支现代化军队——北洋六镇时,朝廷也意识到袁世凯的军权太大了。于是满清朝廷开始分化袁世凯的军权,甚至一度将袁世凯罢免。

袁世凯离开了军队,那么北洋六镇还是得有人管理吧。可是管理者可以换,却难以换下军队的将校官兵。清廷指派满清贵族穆尔察·铁良担任陆军部尚书,接替袁世凯,管理北洋六镇。

可是铁良上台后,发现这北洋六镇上至将军、下至士兵的关系都是盘根错节。最要命的是,他们都听袁世凯的!铁良可以改革,换军官、换士卒,可是北洋六镇已经是国家军事实力的顶梁柱,不可轻易撤换。

不能换,那就打压一下,分化一下北洋系,提拔徐世昌、冯国璋等人,然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使得北洋系更加团结,因为他们和袁世凯一样,受重用的同时,也受到朝廷的猜忌。

铁良等满清贵族后来发现,就算袁世凯回家养病,每天都还有北洋系的重要人士,去和他商量军队的事。北洋系已然羽翼丰满,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如何能控制住呢?肉体上消灭袁世凯吧,又怕北洋六镇都失控了!

以上就是袁世凯之所以可以架空清政府,掌握国家军队的原因。说白了,满清政府训练新军,是为了保卫满清贵族的统治地位,可是这么一支军队却从上到下,基本上都是受到压迫的汉人中下层阶级组成。这也许说明了在当时,满清贵族统治的江山确实走向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