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石景山出土的龙袍干尸到底是谁,有什么根据呢?

2006年5月的一天,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上正在施工的一片工地上人头攒动,开挖掘机的工人挖出了一个神秘的古代棺椁,施工队赶紧上报文物局,等到专家们赶到现场,棺椁已被打开,一具尚未腐朽的干尸出现在人们面前。令在场所有人都震惊的是,这具干尸竟然身着清代龙袍,难道他是大清皇帝?

偶然间发现的墓穴,惊现神秘干尸

这当然不可能,大清皇帝全部都葬在皇家陵园中,怎么会如此草率地单独葬于此。考古学家对干尸进行整理,收集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这具干尸便是此墓的墓主人,男性,50岁左右,生长1.73米,左脚趾为六指,生活在康熙年间,尸体身穿七层衣服,这七层衣服有贴身便衣,也有一品武官服、四爪蟒袍,最令人吃惊的是,其中还有一件五爪金龙袍。

在清朝,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制,除了皇帝,没人有资格穿五爪龙袍,私藏龙袍被视作谋逆,更是掉脑袋的大罪。考古学家将衣服件件剥离,仔细勘察,确定这几件成规制的衣服无论是样式还是做工,都应该是正品无误,并非是戏服或者民间私人仿制品。

难道这具干尸真的是皇室成员,似乎又不是。专家在棺材中发现一行小字,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墓主人的身份: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看来,这具干尸本姓黄,叫拙吾,生前担任中宪大夫的职位,这在清朝,属于四品文官。

有了名字,这就好办了,清朝离现代时间较近,各类史料保存得比较完整,专家们马不停蹄开动,顺着黄拙吾的这个名字往下查。可是,他们翻遍了资料,都没有找到一个叫做黄拙吾的四品文官,别说康熙年间的没有,就是现存的清史资料中都“查无此人”。

这实在不合情理,要知道,四品的官阶并不算低,按理说,史书中多少都会留下他社会交往、科举经历、加封官职、觐见皇帝的资料,但是,黄拙吾确实像凭空出现一般,神龙见首不见尾。一时间,墓主人黄拙吾的身份成了谜团。

更令人困惑的是,在清朝,男性统一都是剃发留辫,但这具干尸辫子被解开,束成发髻,与汉族男性的束发十分相似,如此庄严的墓葬中,墓主人留着不伦不类的发型,到底为何。

黄拙吾究竟是谁?

根据对墓穴装饰和棺椁形制的研究,结合“龙袍干尸”的种种特征,对于墓主人的身份,有三种热门推测。

其一,他是朱三太子。

据传,崇祯皇帝在煤山吊死前,下令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藏匿在三处不同的地方,可惜两个大的运气不好,被清兵找出来杀了,只有朱慈炤一直下落不明,因而,在康熙年间,有很多人打着朱三太子朱慈炤的名头来反清复明。

后来,康熙皇帝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活捉朱三太子,他明知道此人确为崇祯的儿子,故意对外宣称这是假冒的朱慈炤,并将其杀死。杀死后,搞一个假名字,穿上黄袍,留明朝发型,再随便找个地方下葬,结合“龙袍干尸”的死亡时间为康熙年间,墓主人是朱三太子的这个说法被很多人认可。

其二,他是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的死在满清王朝的历史中一直是个秘密,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中塑造的顺治帝在爱妃董鄂染病去世后,选择出家为僧。但是,历史中,清廷却一直对外宣称顺治皇帝是因为感染天花才不幸驾崩,年仅24岁。

顺治的死因到底为何,至今没有定论。所以,有人猜测这个穿着龙袍的男性是顺治帝,他并没有因病去世,那只是清廷掩人耳目的借口罢了。

但是,这个猜测很难去解释为何干尸留着汉人的发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发髻对于满族人来说,无论如何是不可接受的。

其三,他是多尔衮。

大清二百余年历史,除了皇帝,谁有资格穿龙袍,恐怕只有多尔衮了。毕竟,生前,他是威名显赫的摄政王,把持朝政十多年,死后,还曾被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敬义皇帝。

可惜,根据史料记载,多尔衮死后没多久,就有满清贵族跳出来声讨他生前犯下了罪状,顺治帝直接命人开棺掘尸。石景山的这个陵墓保存较为完整,棺材也没有被开启过的痕迹,何况,多尔衮去世时年仅39岁,这具干尸的年龄推测在50岁左右。

多尔衮是墓主人的说法,可信度比较低。

真相何处寻找

虽然龙袍干尸的身份至今未有定论,但是,还有一些线索可以供后人去思考。

首先,黄拙吾这三个字倒过来读就是吾(我)、拙(黜)、黄(皇),我是罢黜了的皇帝,墓主人会不会是一个曾经当过皇帝,或者曾经有可能成为皇帝的人。

其次,康熙年间,全国各地反清复明的起义一直没有断过,就连强悍坚毅的康熙,一听到朱三太子的消息也会忍不住头疼。“龙袍干尸”既然梳着汉人的发髻,那么他会不会就是一个“反清”的志士,虽然死了,但是,依然怀抱成为光复明朝,当上皇帝的梦想。

再来,中宪大夫这个职位也颇令人玩味,虽然他是四品官,级别很高,但是,这是个虚衔,并不对应任何实际上的职务。属于有俸禄,无实权的一类官衔。

如果一个人的儿子当了官,那么,皇帝看在其儿子的份上,有时也会对其父亲有所封赏,中宪大夫就是最常见的一个封赏。所以,中宪大夫未必真的当了官,有些平民也会得到这个称号。

总而言之,对龙袍干尸的身份猜测很多,尚未有定论,但真相最终会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