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说话就好欺负?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自私”点又何妨

文|颜小二述哲文

1、“我是不是很没用?”

步入社会以前,颜小二以为“抑郁”离自己很远,直到步入职场以后,那胸口发闷,脑袋沉重,心情低落的样子,莫不是抑郁的前兆?

大约一两个月前,颜小二问过自己男友:“我是不是没有用?”

颜小二发问的原因无他,大抵是初入职场,带着不想给人添麻烦的初衷,小心翼翼。但是,新环境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不是老实做事就能少点“刁难”,继而能够“明哲保身”的。

问题多问两遍,成了老成员工嘴里的“反应慢”;不想出错问得细致,就成了所谓“脑子糊涂”;连买个文件,初次打开时摸索了一下,都成了对方嘴里的“生活自理能力差”。

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不值一提的否定,居然也着实让颜小二着实烦恼了一下,反问自己“我是不是很没用?”

那时的颜小二,烦恼得连恶意“找碴”的攻击,都不知道“反击”一下。一味找自己问题,反思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够”。

2、“你就是太好说话了!”

“你就是太好说话了,她不能决定你什么,你何必在乎她的看法”,男友比我更加洒脱。

现如今,已经数月有余,多少看清了些“最初刁难”的“用意”。

那是夹杂着说不清的类似利益冲突的“攻击”。

但颜小二现在回顾,当时若是没有男友的提醒与开导,或许自己真的就陷入负面的“自我否定”情绪中去了。

于此,也着实捏了一把汗。

来自外界的否定与质疑,即便在心性修养上有那么一两分心得的人,也容易陷入到他人刻意准备的“贬低陷阱”,继而自我否定。

这是为何呢?颜小二思索了一下。

或许,“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的素养,让我们太好说话,不太懂得拒绝别人,不太愿意为自己吃的亏“辩解”,最终反倒让这种“谦逊”成为他人“攻击”我们的软肋。以至于面对的质疑多了的时候,我们开始自我否定、丧失自信,继而抑郁。

“好说话”、“不给人添麻烦”的素养是好。但是,社会之下,在那些因利益冲突错综复杂的人心面前,这种“素养”,稍显稚嫩,略显天真。

好说话的人,就好欺负吗?不想被欺负,那就改变自己的思维。

如何改变?听听杨朱的做人之道。

3、杨朱:通透的人,不会一味“迁就”

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曾说:“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杨朱这是在说,即便是拔掉一根毛发可以救天下,他也不会去做。

很显然,对于他人“拔一毛”的要求,杨朱“拒绝得很彻底“,他没有去迁就。这是极端自私?这是他的通透。

杨朱的“目光”,是放在“自我”身上的。

首先,他很明白,这个世界,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思维、想法,我们能够调节的、或者说把握的,只有我们自己。

其次,是哲学层面的,理论有些理想化,即每个人都能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而不是盯着别人,去攀比、去争斗,当人人都专注于自我修养的时候,自然是天下大治的时候,又何需谁去拔“一毛”利谁呢?

那么对于生活中“迁就他人”,或者说“不想给人添麻烦”但被别人捏着这一点恶意中伤的人,可以从杨朱的“为我”理论中,得到一些启发。

“不想给人添麻烦”的动机,颜小二初步理了理:

第一层:害怕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什么伤害。

第二层:因为自己的行为妨碍了别人,让别人产生不快,别人可能对自己的印象不好。

第三层: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以后相处比较难受。

也就是说,所谓“不想给人添麻烦”初看是“将心比心”,再看,其实还是害怕别人对自己“有意见”。

或者再说直白一点:太在意对方的感受与“看法”。

懂得在乎对方的感受与看法是好事,但是面对无理的抨击甚至是“伤害”,就要懂得“自私”一些、强硬一些。

或者这样说,我们之所以为对方在不值一提小事上随口一说、但频率过多的负面责怪上,感到苦恼,甚至是“自我否认”,是因为自己太在乎别人的“感受”。

当我们能够发现,我们“不想给人添麻烦”去迁就别人的动机,是出于“过于在乎对方看法”的时候,我们或许就能表现得更“强硬”一些,甚至是“自私”一点。当然,这不是叫人去自私自利、不顾及他人,而是告诉各位,不必太过为了他人勉强自己,将目光从他人身上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自我成长。

因为,就像杨朱所说的那样,把握别人的思想、看法太难,与其这样,不如做好自己、提升自己。

我们这一生真正能主观去把握的,大抵只有自己。

以前,颜小二觉得,我们接受教育,是为了学会如何将心比心去接纳他人,现在,颜小二步入社会后觉得,这来自社会的历练,反而是为了教会我们如何抛开他人对自己的“偏见”,为自己而活。

这似乎是颜小二当前生活阶段中的“通透”。

同时,告诉各位,也告诫自己,面对外界传达的负面情绪、评价,要懂得自我调适。生命的意义从来不该是拘泥于他人的认可,而是自己实质性的提高,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认可。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转载、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