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愤青”龚自珍到底是什么人,生活在什么样的年代中?

龚自珍作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生活在清朝的中后期,见证了清朝从辉煌到没落的过程。出生于浙江官宦之家的龚自珍,祖父龚禔身跟同胞兄弟龚敬身同为乾隆三十四年的进士,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龚敬身曾任吏部员外郎,后任云南楚雄知府。父亲是嘉庆元年进士,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过继给龚敬身为子,曾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母亲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

龚自珍在当时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官三代,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出来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他8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经史》、《大学》;12岁跟随自己的祖父学《说文》并以经说字、以字说经,之后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词《知觉辨》。

后来参加应顺天乡试的时候,取得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的好成绩。三年后再次参加应顺天乡试时,名落孙山,妻子也因误诊不幸去世。后来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深得外祖父段玉裁的欢心。

龚自珍的科举之路并不是特别顺利,虽说他相当有才华,到无论是在乡试、会试中都历经多重磨难,特备是会试,直接考了六次才考中进士。原本想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却引来主持殿试大学士的不满,以“楷法不中程”为由,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只能继续回去当内阁中书。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虽说一直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但是只是一个闲官,并没有太大的实权,因此很多理想和抱负只能是一场梦,只能寄情于诗词歌赋当中,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大都是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以及自己的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