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黑科技:除了德国,还有哪些国家研制了导弹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人类军事科技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喷气式战斗机、导弹、原子弹等新型武器陆续投入战场,给战后世界军事科技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变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导弹武器的诞生,在战后激发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长达40多年的军备竞赛。

在二战后期的1944年夏天,德国率先将V1和V2导弹投入实战。除了V1和V2导弹,德军还将弗里茨X反舰导弹投入实战。弗里茨X击沉了意大利海军的军舰罗马号。另外,德军还研制成功了火百合、瀑布、莱因女儿等型号的地空导弹,小红帽反坦克导弹,X4空空导弹等武器,这些导弹武器的研发给战后导弹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除了德国在二战期间将导弹武器投入实战,轴心国的日本和同盟国的美英两国也在二战期间研制了导弹。尽管他们的导弹没有投入实战,但这些导弹武器的研发为相应国家在战后发展导弹武器影响深远。

上图_ V-2导弹德,是德国在1942年研制的第一种弹道导弹

英国的导弹武器

在二战期间,英国本土饱受德军V1和V2导弹轰炸之苦,但英国也有自己的导弹武器。其起步甚至比德国导弹的更早,且种类繁多。这里面以英国防空司令部和英国科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BM地空导弹为代表。

这项导弹的计划起源于1943年。当时非常的巧合,有两份关于防空导弹的研制计划提交给英国皇家空军防空司令部。第一种是英国皇家机电兵团设计的“无线电防空火箭”。另一种是科索公司提出的“锁定飞机目标的雷达波束控制的炸弹。”

上图_ 英国BM地空导弹

军方机构和民间的公司都有各自的防空导弹发展计划,这就难为了英国皇家空军防空司令部。最终,防空司令部拍板:军民联合研制地空导弹。

1944年2月,BM地空导弹的图纸被画了出来。这是一种带有4个弹翼和4个控制面的地对空导弹。其由8枚3英寸的火箭助推。BM地空导弹为雷达架束制导导弹,根据导弹制导系统的设计者贝尔福德在1958年回忆:由于雷达波束没有任何的特殊编码或特殊指令,导弹自身需要在飞行的时候翻译雷达信号,进而估算其自身和雷达波束之间的位移误差,进而消除位移误差。

经过紧张的研制,BM地空导弹于1944年9月首次试飞成功。然而,随着BM地空导弹在第三次试飞中出现了解体的情况,再加上战争已经结束,BM导弹没有了用武之地。到了1945年年底,BM地空导弹停止飞行试验。尽管BM导弹没有进入英军服役,但BM地空导弹给战后英国地空导弹的研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上图_ 博物馆里面的BM地空导弹

美国的导弹武器

说完了英国,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导弹武器。作为军事强国的美国,其导弹科技一点也不亚于德国。为了防御日本神风特工队的攻击,美国研制了云雀和小兵这两型舰空导弹。然而,由于美军的博福斯防空火炮的性能非常强大,云雀和小兵舰空导弹没有投入实战。但云雀和小兵舰空导弹的诞生为战后美军舰空导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云雀和小兵舰空导弹,美军有一款导弹投入了实战。这还是全球第一款具有“发射后不管”作战能力的导弹。其大名叫“蝙蝠”导弹,也有人将它翻译成“狐蝠导弹”。狐蝠导弹运用的战场就是太平洋战场。当时,日军对美军展开了越来越频繁的自杀式攻击。美军决定用狐蝠空对舰导弹打击日军的自杀式舰艇。

上图_ 美军蝙蝠导弹,又叫做狐蝠导弹

和德军的弗里茨X导弹、HS293导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的狐蝠导弹为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其在射击精度和距离上强于德军导弹。在1945年4月23日,美军第109轰炸机中队的PB4Y2B海上轰炸机在印尼附近海域上空向日军发射了2枚狐蝠空对舰导弹。2枚导弹当场命中日军舰船,将其击沉。狐蝠空对舰导弹的诞生标志着:反舰导弹将成为改变海战面貌的重要武器。

然而,狐蝠导弹毕竟是美军的第一代空对舰导弹。也是美军投入实战的第一代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尽管有发射后不管的先进技术,但它很容易遭到敌军舰船的电磁干扰。再加上导弹弹头难以搭载大当量的TNT炸药,狐蝠导弹只能击沉敌军的小型作战舰艇。

上图_ 狐蝠导弹制导系统

上图_ 挂载在轰炸机上的狐蝠导弹

鲜为人知的日本导弹

二战时期,作为亚洲军事强国的日本依靠自身的科技也研制了一些导弹武器。这些导弹武器的假想敌就是强大的美军。尽管日本导弹没有投入实战,但它们的出现也在世界导弹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特别的一笔。

二战后期,美军的B29战略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日本本土防空的战斗机没法飞到B29的万米高空,日军高射炮更是对B29无能为力。为了防御B29的空袭,日本紧急研制了奋龙型地空导弹投入实战。

初期的奋龙1型地空导弹采用了近炸隐信,杀伤半径不到20米。日本军工随即对奋勇地空导弹进行改进。经过改进的奋龙2型地空导弹采用了陀螺稳定技术,制导方式为无线电制导,其动力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奋龙2型导弹装载有50千克重的炸药。根据记载,至少有10多枚奋龙2型导弹生产出来并投入实战。美军记载中也有奋龙2参战的记录。但奋龙2有没有击落过美军轰炸机,这个还没有相关资料可以证实。

上图_ 日军奋龙型地空导弹

1945年3月,日军又研制出了奋龙3型地空导弹。奋龙3型地空导弹将固体发动机换成液体发动机,原因在于:日本本土出现了燃料危机。但日本导弹研制工作并未停止。日本还在奋龙3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奋龙4型地空导弹。奋龙4导弹连续10次试射均取得成功。

除了地空导弹,日本还有舰空导弹和反舰导弹的研制计划。这就是日军的天龙舰空导弹和剑龙反舰导弹。1944年,日本通过了第五批补充造舰计划,这一计划旨在用导弹技术研制一批新的作战舰艇。比如,日军计划在1947年将利根号重巡洋舰打造成导弹巡洋舰,其加装两座双联装的天龙舰空导弹和16枚剑龙反舰导弹。日本还计划在伊400潜艇上安装剑龙反舰导弹,这或许是全球最早的潜舰导弹。

上图_ 秋月型防空驱逐舰

更让后人震惊的是,日本还计划将大和号改装成导弹战列舰。为了对抗美军战舰,日军计划将大和号的两个主炮塔拆除,安装3座4联装的剑龙反舰导弹。为了防止美军舰载机空袭,日军还计划还在大和号上安装了双联装天龙舰空导弹。然而,日军将大和号改装成导弹巡洋舰的计划没有付诸实施,大和号于1945年4月16日永远沉入大海。

上图_ 日军潜艇发射剑龙反舰导弹想象图

为了对付靠近日本本土的美军登陆舰艇,日军也研制了伊号一型甲和伊号一型乙这两种型号的空舰导弹。前者打击美军航母等大型舰艇,后者打击美军登陆舰等中型舰艇。两型导弹都由银河轰炸机搭载。截止日本投降,日军制造了15枚伊号一型甲和180枚伊号一型乙导弹。但这些导弹没有投入实战。

上图_ 挂载在轰炸机上的日军伊号一型乙导弹

上图_ 日军银河轰炸机

美国、英国和日本在二战期间研发的导弹武器尽管鲜为人知,但这些导弹武器在人类军事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二战结束后冷战时代的开启,导弹武器及其相关技术将扩散到全球的很多国家,各类导弹武器将给人类战争的面貌带来深远影响。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英国科索公司 RAES期刊1958年5月

【2】《日本的秘密兵器 海军篇》《日本的秘密兵器 陆军篇》日本小桥梁夫书籍

【3】《小火箭?日本导弹与航空工业发展简史》刑强博士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