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抗美援朝的小小通讯兵,舍身堵枪眼的特级战斗英雄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中原路)

黄继光:抗美援朝的小小通讯兵,舍身堵枪眼的特级战斗英雄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出生于四川中江县的一个小村庄,祖孙三代都是贫农。黄继光从小给地主打工,吃尽了生活的苦头。

1949年(18岁),四川解放了,黄继光积极投身到清匪反霸的斗争当中。 他机智地活捉了逃跑的地主,找到了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

1950年10月(19岁),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与此同时,国内开始大量征兵。

1951年3月(20岁),黄继光积极报名参军。可是体检时,因为身高较矮,黄继光没有被选中。黄继光找到征兵营长,坚决要求参军保家卫国。他的决心打动了营长,被破格录取。出发时,母亲邓芳芝将一朵光荣的大红花系在了他的胸前。

(黄继光故居广场)

1952年4月(21岁),黄继光成为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6连的通讯员,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战场前线。黄继光非常积极,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荣立一次三等功。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

美军向上甘岭597.9高地、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志愿军和美军展开激烈交战。敌方动用两个师兵力,以飞机、坦克和大炮互相配合轰炸,战况惨烈,形势万分危急。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要求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但是敌军在山顶的火力点十分密集,6连负责组织爆破。可是先后发起了5次冲锋,仍然没能炸掉火力点。

这时距离天亮只有40分钟了,通讯员黄继光毅然挺身而出,接受了爆破任务。

他和另两名战士,躲避着敌人的火力,一点一点逼近机枪巢。两名战士先后中弹,只有黄继光爬到了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地方。黄继光投出手雷,一声巨响,火力点被炸毁了半边。部队正要发起冲击,谁知敌人的机枪突然又响了起来。

这时天就要亮了,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志愿军趁机立刻发起冲锋,占领了高地,获得了胜利。

战后,部队给黄继光授予“二级英雄”称号。当时目击黄继光英勇献身的6连连长万福来,身受重伤。苏醒后,他听说黄继光仅仅被追授“二级英雄”称号,非常不满,上书陈情。

当时,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西南分团)正在前线慰问。青年作家陆柱国听说了黄继光的英勇事迹,非常感动,写出了长篇通讯《上甘岭》。西南慰问团回国后,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持续报告三个多月,宣扬以黄继光为代表志愿军英勇作战事迹。

1953年1月2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写给毛泽东、志愿军全体战士的两封信。于是黄继光的名字传遍全中国,人人皆知。

1953年4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黄继光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全军只有两个“特级战斗英雄”,一个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另一个就是挺身堵枪眼的黄继光。

1956年,根据长篇通讯《上甘岭》,拍成了电影《上甘岭》。电影播出后,黄继光勇于牺牲的精神,感动了全国人民。

1956年11月16日,英雄母亲邓芳芝在北京受到毛泽东的接见。邓芳芝获得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并连续成为第1、2、3、4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等为之题词。

关于“堵枪眼”的英雄事迹,并不是只有黄继光一例。最早见于1943年,苏军士兵马特洛索夫用胸口堵住了德军火力点的机枪口,由此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1946年10月21日,在东北的国共内战中,国军曾报道士兵熊其佬在大摩天岭战斗中,以身体堵住共军碉堡机枪口而获胜的事迹。今天台湾忠烈祠中,还树立着熊其佬的铜像。

在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之后,朝鲜人民军涌现了一批堵枪眼的英雄,其中一位叫金圣镇的朝鲜“共和国英雄”,中了11发机枪子弹,还活了下来。

向英雄致敬!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794篇作品,营员“中原路”的第4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