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庄子.达生》里讲了一个故事: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已无变矣。”望之,似森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周宣王喜欢斗鸡,所以在宫中养了很多善斗的鸡,常常叫大臣们陪他斗鸡消遣。可这时间一长啊,他发现宫中没有一只鸡能百战百胜。后来。周宣王听说有一个训练斗鸡的行家叫纪渻子,就派人把他请来,让他给自己训练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

纪渻子来了后,就在宫中挑选了一只长得健壮而且叫声洪亮的斗鸡,便开始训练了。训练了10天,周宣王就来问“我的斗鸡训练好了吗?可以拉出去斗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早着呢。这鸡现在还昂首挺胸,趾高气扬,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不能跟别的鸡斗。”

又过了10天,周宣王又来问“我的斗鸡现在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听见其它鸡的声音就叫,看见其他鸡的影子就跳,对其它鸡的动静还有反应。”

然后再过了10天,周宣王又来问了“”我的斗鸡现在该训练得差不多了吧。”不料纪渻子回答说“现在还不到时候,它对其他鸡还会生气、还会怒目而视。”

这一回,周宣王又等了10天,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一来就说“”现在这斗鸡,总该训练到时候了吧。”纪渻子回答说“是的,差不多了,现在不管别的鸡怎么叫唤舞动,这只鸡都无动于衷,看上去就像一只木头做的鸡一样的,它的德行可以说是完备了。别的鸡看了不敢应战,掉头就跑了。”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成语“呆若木鸡”的由来。

这只被训练成呆子一样木头一样的鸡就是斗鸡中的战斗机,是斗鸡的最高境界,被纪渻子称为是德行完备。它的样子明明是神平气静,无心争斗,但它往那儿一站,其它的鸡就心生畏惧,落荒而逃。这只呆子一样的鸡就不战而胜了。

这个典故看似是在说鸡,其实是在说人。这种呆若木鸡的境界其实就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们发现,在生活中,那些才质很高的人往往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是很愚笨,而那些处处爱表现,喜欢出风头,爱争爱斗的人。表面看来比周围人似乎要聪明,要能干,但往往未必有真才实学。

庄子借一只斗鸡的故事,想要表达的是人要学会内敛、要韬光养晦、要凝神聚气,这样才能静心修炼成一身的本事,才能达到德权的境界。庄子的这个哲理跟老子无为而无不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把自己修炼成呆若木鸡的至高境界。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修炼成这么高的境界呢?

我们看纪渻子是如何把鸡修炼成呆若木鸡的,我们就应该怎样去修炼我们自己。

首先纪渻子先去掉的是斗鸡身上的虚浮骄傲之气,其实人也一样,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其实谁都懂。虚浮骄傲的人常常喜欢向人炫耀,殊不知越喜欢炫耀就越说明你缺乏。正是因为有所缺乏,所以才向人炫耀获得别人的赞许,以达到心理的满足。

前几天,上海“假名媛”事件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人往住越缺乏什么,就越喜欢炫耀什么。炫耀其实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行为。老子曾经说过“自陷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思就是说越是自我夸耀,自我逞能,越不能得到彰显,越不能成功,越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只有戒骄戒躁,静下心来正确评估自己,才能求真务实,重塑自己,升华自我。

其次,去掉了虚浮骄傲之后我们要排除外部的干扰。你看纪渻子训练那只鸡,听到其它鸡的叫声,看见其它鸡的影子要无动于衷,所以当我们修炼自己的时候,不管是别人的挑战,还是别人的挖苦,甚至是别人的诟病,或许也可能还有别人的赞许声,我们都要做到毫无反应,内心不起一点波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宠辱不惊,超然物外。

做到以上两点还不够,最后还应该做到不仅让自己不受外界的影响,同时还要修炼自己不受自己情绪的影响。你看,纪渻子发现那只鸡会生气,还有脾气,还会对其它鸡怒目而视的时候,他还要继续训练它。

正如老子说过,善战者不怒。不管别人比自己去强还是弱,我们都要心如止水,凝神敛气,全新修炼自己。到了这个境界,不用争,不用抢,成功就是你的。

“呆若木鸡”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只斗鸡要去掉虚浮骄傲之气,排除外在的干扰,同时也不跟自己较劲了,最后就能成为百战不殆的德全之鸡,那么人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