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珍珠港,为什么日本人不承认是偷袭?

1941年12月初,就在南云忠一率领的突袭舰队,悄悄地向珍珠港驶去时,东京那边也没有闲着,他们为了给即将发动的突袭,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决定在开战前半小时,正式照会美国不再和谈,言外之意就是双方进入战争状态,即“宣战”。

按照美国华盛顿与夏威夷时差6小时计算,日军在7日早7点30分突袭珍珠港,那么递交照会的最佳时间为下午13时,这就是著名的“13时通知电报”。为体现出日本的无奈和被迫,他们准备了5000多字的文件,控诉和谴责美国的不厚道。

首先,标榜自己的成绩,将侵略扩张的行为说成是“确保东亚安定,促进世界和平,从而使一切国家能在这个世界上各得其所,是日本政府永远不变的政策”。这时的日本人,简直就是打着“立牌坊”的旗号,干的全是“婊子干的事情”。

一是,谴责美、英等国在侵华战争问题上“助纣为虐”,与日本“唱反调”,并干涉日军进驻法属殖民地(今越南)的行动,甚至采取敌视态度,断绝与日本的经济往来,禁运战略物资,完全忽视日本“在稳定亚洲方面所做出的建设性努力”;

二是,美国与各国加强备战工作,在战略态势上形成了对日本的包围,对其生存和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尽管日方始终报以“公正而节制的态度”,“不管有多大困难,均做出了一切可能的让步”,但美国政府从未表现出一点点的和解诚意。

文件的最后指出,《赫尔备忘录》简直就是“妄想”。美国试图以经济手段逼迫日本遵循英、美帝国主义剥削的政策,并在准备参加欧洲战争时,要求其放弃履行《德意日同盟条约》的义务等等。这些无理的条件,日本政府坚决不能同意。

日本官方之所以洋洋洒洒5000多字,从表面看不再与美国和谈,武力解决争端是被迫和无奈;但实际上,这其中还透露出日本人的奸诈和险恶用心,他们将引发战争的责任推给美国政府,民众将承担后果,以此挑拨离间,加深两者的矛盾。

但日本人最终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1941年12月6日,日本照会美国的“最后通牒”,由于字数太多,不得不分成14部分电传,前13部分于当日发出,最后一段将在第二天上午7点发出。作为美日和谈的全权大使,野村吉三郎接到的任务是,在7日13点将文件交给美方。

野村一面与美国国务卿赫尔约定了时间,并强调“这是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一面安排人尽快翻译传回的第14部分文件。按理说,时间是来得及的,但随后发生的两件意外,致使日本递交“宣战书”的时间,整整推迟了一个小时。

首先,东京电文全收了,但是作为规格较高的正式文件,不但要把日语译成英文,而且还要逐字反复地校对,可是找到的译员,翻译水平不怎么样,文件是改来改去,始终不能定稿,眼看会见的时间临近,才勉强打印完毕。

谁知第二件意外,彻底打乱了日本人的计划。原来,就在野村准备去美国国务院的时候,又收到了两条“更正”的电报,这意味着需要改动3页文件,时间就这样被延后了,直到14点05分,野村才慌里慌张地见到赫尔,递交了这份文件。

此时,珍珠港遭袭已过近50分钟。早就通过破译日本外交密码,了解全部内容的赫尔,尽管表面上不能有任何的流露,但内心的愤怒,还是无意中地流露了出来。他既没有给野村握手示意,更没有像以往那样客气地让座,他盯着野村说道:

“在过去同你进行的历时9个月的谈判中,从未说过一句谎话,……在我50年的公职生涯中,我从未见过这样一份厚颜无耻、充满虚伪和狡辩的文件”;“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星球上,竟有如此牵强附会和说出如此多谎言的国家!”

说完后,赫尔并未给野村解释的机会,直接挥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作为亲美的野村感到十分尴尬和委屈,在后来回忆录中写道:“那是我一生中受过的最大侮辱”。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他提交文件时,还不知道战争已经爆发了。

正是这拖延的一小时,成为美国指责日本对珍珠港进行的是偷袭、不宣而战,甚至是谋杀。随后,各大广播、媒体大肆宣扬“珍珠港遭到卑鄙的偷袭”。一下子,点燃了民众复仇的怒火,美国很快宣布参战。日本人也最终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让人疑惑的是,美国人至少提前6小时,知道日本要开战,为什么珍珠港没有收到警告呢?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