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人傻:创业者们如何避免注册商标纷争?

小智我是个在知识产权领域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油条了,每每看到看到很多创业公司会陷入商标遭掮客抢注的纷争之中,心里都会有点干着急,所以想跟初创企业来说,怎么轻松搞定商标纷争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不仅仅适用于新生代互联网创业型公司,对于任何类型的企业来说,商标注册策略都是十分重要的。可是,尽管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自我承诺,大家都认为知识产权很重要、商标很重要。

但是,何曾想,仍然会出现类似嘀嘀打车和苹果IPAD这样被动至极的案例,甚至还免不了商标侵权的旋涡。以上的嘀嘀打车的案例,尽管被指控侵权之后立即更名滴滴,但是更名前的商标侵权行为并未消除,真正的商标权利人还是可以主张商标侵权的民事赔偿责任。究其原因,还是归结到不重视。

当然,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肯定不只是这一个,但是根据小智多年来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从业的经理来看,创业公司如果真的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克服以下几个因素:

1. 以为商标侵权没什么,以为不会产生什么法律责任——更可怕的情况在于,根本意识不到什么叫做商标侵权。比如,嘀嘀打车可能认为,将一款手机APP应用命名为嘀嘀打车,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嘛,跟商标有啥关系?这种低级错误,我只能呵呵了。

2. 没有预见性最可怕—— 一方面是由于团队内部没有知识产权主管或负责人,导致行政人员直接接手,但是要向团队领导汇报,而团队领导又忙又不了解不熟悉,最终导致决策一直下不来,那么就一直拖下去,直到“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了;另一方面,因为看不到商标注册会带来直接的收益,知识产权负责人或者具体经办人申请预算时,财务卡壳刁难,领导不理解(比如,干嘛要注册防御商标啊?干嘛要注册这么多个,干嘛分拆?——于是又继续拖下去,直到拖出问题。

所以,小智想告诉大家的是,作为一家创业不重视商标注册,就不足以谈商标注册的策略了

从实务角度出发,实际使用前进行检索、组合商标分拆多个、申请注册防御商标等等,都是通行的、有效的策略和办法。在制定商标注册策略时,我谨提供很少被讨论、很少被重视但是实际上却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1.提前做好商标检索

真正负责任的商标顾问和律师,不会盲目告诉客户这个商标该不该申请、能不能授权,而是都会先告诉他:我需要根据你的业务确定类别、商品或服务,做一次检索,看看是否已经被注册,或者存在在先近似商标可能会威胁到驳回你的商标。

2.提前被可能驳回或者异议做好准备

导致驳回的原因有很多,除非是因为属于商标法禁用的标识(比如国旗国徽、有伤公序良俗),无非是缺乏显著性、与在先商标构成近似,这两个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此类驳回复审的案件当中,此处答题不讨论近似判断的问题,我谨提供一个建议,那就是商评委(包括后续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高院)在抽象判断标识本身是否近似、商品和服务是否类似之外,也会结合被驳回商标的知名度进行综合考虑。

再者,如果你能够证明商标从申请日起,一直就有使用,到被驳回之日,已经小有名气(或称:一定的知名度),在模棱两可(也就是,你说近似也对,你说不近似也对,完全取决于裁判者主观意见)的情况下,有助于你说服裁判者你的商标已经取得了区别于在先商标的显著性,本来如果不举证可能继续驳回的情况下,就增加了一份筹码。

无论怎么样,不管你去提别人的异议,或者你的商标被人家提了异议,都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商标托管,如果一个企业的商标过多,管理起来是一个难题,那不妨交给专业的平台,专业的机构帮你托管。对于一站式的智高点知识产权管理云平台而言,就是很好选择,对于商标的生态健康,一键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