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好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曾一起研究黑洞,为什么霍金没获奖?

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6点左右,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揭晓。经过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授予罗杰 · 彭罗斯( Roger Penrose),另一部分授予莱因哈特 · 根泽尔 (Reinhard Genzel)和 安德里亚·格兹(Andrea Ghez ),以此表彰他们在黑洞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其中获奖者彭罗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有关黑洞、奇点的一些杂志上,而且他还是霍金的合作伙伴,霍金初期的一些工作都是与彭罗斯一起完成的。

说到这里,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霍金没有获奖呢?因为说起黑洞,斯蒂芬·霍金的名气似乎比彭罗斯还要大。

为什么彭罗斯他们会获奖?

彭罗斯在物理学、数学和几何学方面都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他本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是与他1965年撰写的《引力坍塌与时空奇点》的这篇论文有关。

在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不仅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而且还认为某些大质量恒星在消亡时都会变成一个连光都无法逃脱的黑洞,但是这个结论爱因斯坦自己都不相信。

直到彭罗斯用巧妙的数学方法证明了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才证明了黑洞的真实存在。

因此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罗杰·彭罗斯所撰写的《引力坍塌和时空奇点》是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之后最重要的文献,颁发了诺贝尔奖以表彰他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结果。

莱因哈特 · 根泽尔和 安德里亚·格兹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银河系中心的黑洞——人马座A*,所以授予了他们诺贝尔奖。

霍金和彭罗斯曾共获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爱丁顿奖章(1975年),并分享过1988年沃尔夫物理学奖(因为彭罗斯-霍金奇点定理)。

为什么诺贝尔得奖者没有霍金呢?

事实上,黑洞的发现与霍金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要说起联系那也是爱因斯坦和史瓦西,爱因斯坦在牛顿引力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的爱因斯坦引力理论,而史瓦西在此理论上推测出了黑洞。

2019年4月10日,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公布这也与霍金没有半点关系,霍金辐射(黑洞会因辐射而损失质量)只是存在于理论之中,尽管霍金一生也在致力于研究黑洞,但他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提出了霍金辐射,建立了弯曲时空量子论的合并性理论。

之前还有人问过霍金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吗?霍金却回答说“我的理论只是与黑洞有关,而诺贝尔奖是颁发给被证实的理论,所以没法把诺贝尔奖颁给我”,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霍金的豁达乐观。

通常情况下诺贝尔奖一般不会连续两年颁给同一领域,除非有突发事件发现,比如像希格斯玻色子和引力波这样的。

但就在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刚刚颁给了宇宙学和天体物理方面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系外行星探测,而今年却又颁给了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黑洞研究,虽然这一直都是众望所归的,因为黑洞研究者们已经等待太久了,但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黑洞理论的发展其实是一个相当曲折的历程。

虽然广义相对论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热议,但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已经够用了,广义相对论解释的只是牛顿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特殊情况,比如当物体达到光速、恒星的质量达到太阳的几亿倍时的情况等等。

只有在这些极端情况下,广义相对论才可以运用,因此广义相对论刚开始的时候经历了一段很长“冷落期”。

随着牛顿的万有引力被广泛研究之后,米歇尔提出了一个极端情况: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它就会变成一个黑洞,不过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关注。

后来通过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发现恒星会将光向自身的方向吸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史瓦西出现了,他通过广义相对论计算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有一颗星球的质量足够大,它就能将光线吸引住,并导致黑洞产生。

然而当时却并没有人相信,甚至连史瓦西都不相信自己的结论,都怀疑是广义相对论出现了问题。直至类星体的发现,才让物理学家不得不接受了“黑洞是真实存在的”,广义相对论与黑洞理论也经历了被忽略、被怀疑,最终到达了被接受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