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死前恨骂“他害了我”,那“他”是谁?

张文平说民国系列作品:做人不能太“宦官”

文平导读:是陈宧还是陈宦?袁世凯为什么特别喜欢他?他又做了哪些事情,让袁世凯一度昏厥?袁世凯死前为什么说“他害了我”?请看今天的《张文平说民国》。

宧[yí],意为房子的东北角。也意为养育:“东北者阳气始起,养育万物,故曰宧。”

宦[huàn],本义是做奴隶主或帝王的奴仆,宦官指的是太监。

两个字字形差不多,以至于在许多近代史著作中,很多人把陈宧写成陈宦。陈宧地下有知肯定后悔起了这么一个倒霉名字。

两个字意思却相去甚远,如同陈宧的一生。本来袁世凯是把他当做恢复帝制“阳气始起”的关键人物,那知道陈宧却像一个两面三刀的太监(宦),成为了推翻袁世凯统治的关键一员。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1916年6月6日,三个6在这一天完美重合,按理说是再吉利不过的日子,袁世凯却在这一天划上了人生的休止符。老袁死前,两眼怒挣,回望英雄无比的一生,最后留给世人和历史的却是狗熊的身影。恨恨地说:“他害了我。”

短短四个字,包含了老袁多少恨意,其潜台词的丰富性,可以让你联想到任何恶毒的咒骂,超越了一切等而下之的骂爹骂娘。

那么这个让老袁恨的牙根疼的“他”到底是谁呢?

有人说是筹安会六君子之首,那个想当开国宰相的杨度。不过杨度的筹安会更多的是想袁世凯之所想,说袁世凯之所说,不至于让老袁恨意如此之大。

有人说是袁世凯的大儿子。大瘸子袁克定想当太子想疯了,伪造《顺天时报》,一举造就了史上最坑爹的伟业,让后来那些坑爹的后辈都自叹不如。不过,以老袁的聪明才智,大多也知道儿子的小伎俩。退一步说,袁克定是儿子,老袁死前就在跪在面前。如果是他的话,老袁为什么不当面训斥,说到痛处还可以打几个耳光过过瘾。而不是很生疏很遥远地说“他害了我”?这个“他”肯定是个外人。

所以,很多人说,这个“他”就是陈宧。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陈宧是谁,对蔡锷却能娓娓道来。(蔡锷也可能是托了那个子虚乌有的小凤仙的福,因为人们大多喜欢这种传奇的爱情故事,且人云亦云传播得很凶。)

在当时陈宧和蔡锷是并驾齐驱的人物,基本相当于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南慕容北乔峰”。也恰好应景,蔡锷是湖南人的骄傲,陈宧是湖北人的翘楚。


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明显感觉到那些北洋老人,比如段祺瑞、冯国璋们调遣不动了,北洋军也暮气沉沉活力大减。所以袁世凯想启用新人,当时袁世凯最爱的两个人就是蔡锷和陈宧。

北洋时期军阀割据,谁手中有兵谁就是大爷,当时最大的大爷无疑是段祺瑞,因为他是陆军部的陆军总长。袁世凯为了架空了段祺瑞的陆军部,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叫陆海军大元帅统筹办事处,而陈宧和蔡锷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名干将。陈宧更是被委任为参谋部的次长,代行总长职务。

章太炎是民国时期扛鼎级别的大师,整个中国入老人家法眼没几个。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的时候,章太炎就对孙中山很是看不上,不是貌合神离,见了面还打哈哈,是直接闹翻了,一点没有余地的公开翻脸。对革命党一等一的人物黄兴也很是看不上。

如此挑剔的章太炎见到陈宧的时候,却惊为天人,惊叹为民国“第一人才”,如此高的评价,可见陈宧在当时是多么的辣眼。


北洋时期的民国,中央政府对中国南部的云南贵州鞭长莫及统治不稳,所以老袁很担心一个问题,如果自己称帝了,云南揭竿而起其他地方呼啦啦起哄,把武昌起义哪一出历史再重演一遍,到时候袁世凯就像溥仪,也会被迫逊位的。(哎,可是历史正是如此,只不过逊位的溥仪还苟延残喘,退位的袁世凯却撅辫子上天了。)

所以,袁世凯下了一步很重要的棋,那就是派一个人去稳定住南方,一这个人必须忠诚,绝对的自己人,二这个人必须聪明,能把西南那一群乱党贼子们震慑住。袁世凯思来想去,最终决定了这个重要的人就是陈宧。

聪明自不必说,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最好的广告,陈宧也很是忠诚,多次哭着喊着让袁世凯当皇帝,最最关键的是陈宧还和袁克定结拜为兄弟,陈宧就相当于袁世凯的干儿子了,儿子总不能害老子吧?

云贵两地是铁板一块,根本就安插不进自己的人去,所以袁世凯把陈宧委任为四川总督。四川这个地方很奇妙,易守难攻,天府之国物产丰盈,可以是自己最佳的大后方。另外这个地方接近云贵两地,一旦云贵情况有变,四川可以当一个绝缘体,避免扩散。四川也可以借自己地理优势,居高临下的扑灭云贵两地的叛变。

所以,袁世凯认为自己走的这一步棋很高,很妙,进可攻退可守,万无一失。

陈宧在离京赴川之前的一系列作为,更加深了袁世凯的这种想法,是的,选他没错的。

民国后,新政府移风易俗,其中之一就是废除了跪拜礼,即使袁世凯称帝后规定大臣见皇帝的礼节也只是三鞠躬。

陈宧来辞别袁世凯,刚一进门就“噗通”一声跪倒,先是实行了参见清朝皇帝的礼节三拜九叩。跪倒三次,起身三次,每次咚咚咚地磕三个响头,触地有声。

这还不算完,中国的传统礼节完毕后,陈宧愣是不起来,直接拿着膝盖当脚丫,跪着走到袁世凯的跟前。

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膝行而前的陈宧,来到袁世凯的脚下,先是撅起了厚厚的嘴唇,然后撅起大大的屁股,俯身深情地吻在了袁世凯的靴子上。

吻靴之类是欧洲封建时代臣子参见罗马教皇的礼节。陈宧毕竟是留过洋见过大世面的人,礼节也洋为中用,中西合璧。

陈宧的这一大套礼节下来,拜出了高水平,拜出了新高度,连袁世凯有没有脚气估计都能探知,毕竟吻得那么深入。

表演还没完,毕竟这不是哑剧,高潮一定是有台词的,陈宧满脸真诚铿锵有力的念出了台词:“不改帝制,不复入京”。

高,实在是高。当时劝袁世凯当皇帝的话语无数,这句话肯定排第一,即使排第二的也感觉自己离第一好遥远。

这个世界上最莫测的就是人心,袁世凯就是被打死,估计也不会认为陈宧会反叛,而且反叛的如此彻底。

袁世凯称帝后,蔡锷为首的云南揭竿而起宣布独立,陈宧一没起到绝缘体的作用,二没起到扑灭反叛的作用。

他起的作用,是在熊熊大火上再浇上一桶油。他的选择是在袁世凯大血口子上再撒一包盐,还是加碘的盐。

陈宧掌权的四川也宣布独立。别人宣布独立,比如云南的蔡锷梁启超,反对的不是袁世凯,而是袁世凯称帝,反对的是帝制本事,不涉及袁世凯的私德问题。

而陈宧独树一帜,招招见血,袁世凯怎么不痛快,他怎么来,毕竟是袁世凯的干儿子,老子的喜好和所恶统统知道。

知道袁世凯想当皇帝,所以有了恶心人的大礼节。

知道袁世凯作为一代枭雄,为人磊落,待人也算宽厚,一生最怕的就是让别人说他人品有问题。

陈宧把七寸拿捏的很是准确,发表通电:“项城先自绝于川,宧不能不代表川人与项城告绝,四川省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看看,不是帝制不行,是你袁世凯个人私德不行,人品太坏,我代表整个四川和你袁世凯个人断绝关系,而不是中央政府。语言还带有艺术性,扯虎皮拉大旗,把整个四川人民都带上了,可是与袁世凯个人有关系的只有陈宧,又和四川的老百姓有半毛钱关系?

这一通电,在整个反袁通电中绝无仅有,就像陈宧的礼节绝无仅有一样。

对于其他省份的叛变,袁世凯倒是有很强的心理准备,看到其他省份的独立电报,袁世凯也面如静水波澜不惊,唯独看到陈宧的通电,袁世凯立马昏了过去,过了很久才缓缓醒来,嘴中喃喃自语“人心大变!人心大变!”

古话说的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古人诚不欺我。估计雄才大略如袁世凯也知道这句话的内涵和智慧,只是在如此逼真得演绎之下,也被蒙蔽了双眼。

令人奇怪的是,在民国那个乱世,连大字不识几个的狗肉将军张宗昌,后来都成了风云人物,连神汉加盗墓贼的孙殿英也能分一杯羹,可是被章太炎誉为“民国第一”的陈宧,却在反袁斗争后,一蹶不振,再也没闹过什么风浪。在北京过完了自己孤独的一生,没有儿子,过继了一个,没有房子,租了一个,没有银子,别人接济。

如此聪明,如此大才的人为什么昙花一现呢?

不是因为他不聪明,是因为他太聪明。

袁世凯没有看清他的把戏,可他如何两面三刀的坑袁世凯,世人却看地清清楚楚,以至于,之后掌权的人,再也没有人像袁世凯那样重用陈宧。

哎,做人不能太陈宧。

历史大学堂专栏作家丨张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