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西红柿是被催红剂催红的,吃了对身体有危害吗?

蔬菜水果的催熟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黑心商家私下来操作的。换一句话说是被普遍认可的,从科学的角度也完全可以解释的通。

此前曾出现过这样一个案例,我们知道香蕉催熟是常规操作,由于它们的地域分布问题,要想天南海北都吃得上这种美味的水果,那么前提是要保证它的新鲜,在长途跋涉的运输中不能腐烂。因此香蕉都是需要提前进行采摘,只要个头足够了就可以,在它们又青又硬的情况下可以长时间运输避免腐烂。

香蕉催熟被有心人利用虚假宣传,例如2011年深圳某个农贸市场库中存储了大量香蕉,在催熟的过程中被媒体拍摄下过程,没有向专家求证,直接就进行了报道,声称“乙烯利长时间服用会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对人体有害而无利”,而乙烯利通常会被用来催熟香蕉。这样的报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被迅速传播,当时的香蕉价格瞬间直跌谷底。

后来科学家不得不公开辟谣,瓜果的催熟技术是科学安全的,可以放心服用。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交通的发达让瓜果蔬菜可以进行远距离的移动。尤其是这西红柿既能当水果又能当蔬菜,深受大部分人的喜爱。但也有些人发现了,超市里买的西红柿感觉没有小时候家里自己种的柿子甜。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这跟西红柿的后期催熟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当他们的个体足够大,但是尚没有成熟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采摘了,这样的西红柿可以长距离转移,尤其是大规模种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等到它们彻底成熟后采摘,那样的西红柿可能会直接在运输的路上全部腐烂掉。

》蔬菜水果催熟的必要性

规模性的种植只能采用催熟的手段,为将来的运输提供方便,这种行为并非是大家现象中利用人造药品进行催熟,实际上这是蔬菜果实自发就会进行的一个流程,我们只不过是“按了一下开关”而已。

果实尚未成熟前,它们都是青色的、比较硬并且味道酸涩,而乙烯或者乙烯利的作用就是发起冲锋的号角,它们的出现让未成熟的果实开始合成各种酶,在这些酶的改造下,让果实瓜熟蒂落变软变甜。如果没有人类的干预,在一定时间内果实的成熟期,植株开始自己释放出乙烯,加速果实的成熟。这个过程完全是植物自发进行的,这是它们的一个机制。

而我们只不过是加速了果实的成熟,一般来讲西红柿的催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操作,首先是把乙烯利涂抹在花梗上;第二个是白把乙烯利涂抹在花的萼片及其附近果面上;第三点就是把西红柿浸泡在乙烯利中。

》最佳的催熟途径

此前在海南买过大青芒果,想用快递送回东北的老家,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实际上很久,但最后青芒果安全到家,到家之后又“捂了”很长时间,芒果才开始变软发黄,这个时候吃是最甜的。

一般催红西红柿,可以把熟透了的水果等和西红柿放到密闭的容器里,一段时间之后西红柿自己就红了,这个时候就可以食用了。其实看见西红柿成熟的过程,我们是完全没有参与的。只不过是借助了成熟果实自发产生的乙烯等来帮助西红柿催红。这个过程也会诱发西红柿自己释放乙烯,加快了它的成熟过程。

催红的西红柿和自然成熟的西红柿口感上绝对是有区别的,并且饱满度也完全不同,通过吃超市买的西红柿,你会发现它并没有那么甜,同时还比较硬,柿子内的空心也比较大。而自发成熟的西红柿营养会更加充足,吃起来的口感也更好一些。

》西红柿催红是常规操作,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这些植物长出美味的果实,目的就是吸引那些贪嘴的动物来吃,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的种子可以跟随小动物向远处传播,来完成自己的繁殖大业。因此它们的果实除了在口味上需要达标,还要更加安全。

西红柿的人工催熟,只不过是改变了它成熟的时间和空间而已,西红柿成熟的机制完全没有被改变,也没有添加人类制造的化学物质等等,催熟剂完全来自于植物自身,它就是乙烯,植物自己是可以释放出来的。

但是也不排除一些非法的催熟,使用化学式的催化剂催大催熟,这和利用其它成熟水果来催熟可能不同,有一定坏处。正常来讲,还是自然成熟的西红柿最健康口感上也是最好的,但那样价格可能也就更昂贵一些。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