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生娃前后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做妈妈不易,而需要一个人照顾孩子的单亲妈妈更加不易,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是这样,在野生动物中亦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老虎是一种独居的猫科动物,相对于猞猁、美洲狮等独居的动物来说,老虎更不善社交,即便是雄虎与雌虎,也仅在发情期短暂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就分开,可以说在整个母虎育幼期间,雄虎是不参与的,雄虎在这期间保持自己的“王者”地位,不被其他雄虎打败,就是对幼崽最大的照顾,因为一旦有新的雄虎接管地盘,幼崽有很大可能会被咬死。

我们常说“为母则刚”,用来形容女子当了妈妈之后所做出的改变以及伟大之处,但是你知道吗,其实这句话用在老虎的身上也是适用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老虎本就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难道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威胁到它的存在吗?

事实上老虎在生娃前后的生活有着明显的差别,美国与俄罗斯的一群科学家曾对一只名叫瓦瓦拉(Varvara)的雌虎进行过追踪调查研究,发现了这只母虎在生娃前后的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为我们揭露了母虎的“单亲妈妈”生活。

老虎的育幼机制

虽然在理论上老虎在任何季节中都能够发情,但野生状态下,它们更倾向于在11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发情,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交配,到幼崽出生之后,就刚好到了温暖的季节,那时森林中有蹄类猎物众多,能够满足母虎以及幼崽对食物的日常消耗。

老虎虽然是独居动物,但在发情的期间,雌虎会与雄虎同住,在这段时间内,它们会频繁交配,直到雌虎受孕之后性情大变,雄虎才会识趣地离开。

很多人问我独居的母虎在怀孕之后是如何解决食物问题的?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老虎的孕期很短,大约在三个半月左右,而且在怀孕的初期很不明显,母虎的行动能力不会受到半点影响。

直到即将生产的前10-12天左右,肚子才会逐渐隆起,此时虽然母虎的狩猎能力无法与巅峰状态相比,但仍具有较强的狩猎能力,依靠伏击的方式捕食一些较弱的有蹄类动物也能解决温饱。

只有在即将生产的最后3-5天时间内,母虎才会短暂丧失大量的捕食能力,不过在这个阶段,母虎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寻得一处安全的地点作为自己生产的巢穴,在选址方面有两个要求:

  • 一是较为隐蔽,能够保证幼崽出生之后的安全;

  • 二是周围猎物众多,能够保证在幼崽出生之后有充足的食物。

在猫科动物里面,最“宠溺”幼崽的,当属美洲狮,它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幼崽呆在一起,而且要等到18个月后小美洲狮基本上行动能力很强了,才会逐渐训练它的生存技能。

老虎在这方面上虽然不及美洲狮,但它亦会花大量的时间与幼崽呆在一起,尤其是刚出生的头几天时间里面,小老虎十分脆弱,母虎每天都会花70%左右的时间与它们呆在一起,直到小老虎们慢慢长大,母虎才逐渐缩小这个比例。

小老虎性成熟的时间大约是2.5-3年,但是在18个月大的时候,它们已经熟练掌握捕猎技能了,再跟随母虎生活学习4-5个月,小老虎们就正式出去“单干”了,所以头两年的时间里面,小老虎对母虎的依赖程度很大,尤其是在出生的头18个月里面,小老虎没有任何的生存能力,完全依靠母虎的养育以及保护,如果母虎稍有懈怠,小老虎就有很大的概率会夭折掉。

母虎为照顾幼崽做出的改变和牺牲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尤其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前提下,其实是很难的,即便是有着“百兽之王”称号的老虎也一样。

生娃之后,就意味着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对于母虎来说,就不能继续以前那种“随遇而安”的生活了,所以老虎生娃之后所做出的第一个改变,就是有一个固定的巢穴。

老虎与一些穴居、巢居的动物不一样,在没有幼崽之前,它们不会有巢穴,任何的灌木丛、岩石下,甚至就森林中随意的一块地方,都能够成为老虎的栖身之所,但是在育幼的期间,老虎会有一处固定的地方作为巢穴,尽管老虎的筑巢能力很差,甚至从外形上来看都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巢穴,但总归是有一个固定的落脚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母虎在育幼期间警惕性很高,只要是察觉到有危险,它就会带着幼崽搬家。

老虎在成为“妈妈”之后第二个做出的改变和牺牲就是放弃了对自己领地的守护,当然并不是说它不要领地了,只是活动的范围会大大缩小。

老虎是一种领地意识极强的动物,虽然雄虎与雌虎的领地会存在交集,一只雄虎的领地往往包含着2-5只雌虎,但雌虎之间的领地是没有交集的,以华南虎为例,在猎物较多的情况下,其所需的生存空间最少也要70平方千米的森林,它们会定期对领地范围及边界进行气味标记。

科学家们通过追踪母虎瓦瓦拉的行动轨迹之后,发现生娃的前后其活动范围发生很大的变化,生“娃”之前,瓦瓦拉的平均活动范围是500平方千米左右,生“娃”之后,这个范围缩减到180平方千米。

引入积雪这项因素之后,似乎对结果也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不管是有积雪覆盖的季节,还是没有积雪覆盖的季节,其生娃之后的两个月活动范围,都比生娃之前的两个月小一半以上。

老虎产子前后活动范围的变化

另外,母虎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就是以巢穴为中心点,向周围辐射的,说明母虎在生产之后,生活的重心都在幼崽身上,它搜寻的范围更少,以确保不会离幼崽太远,花在捕食路上的时间也较短,这样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与幼崽待在一起。

因为母虎离开的时间越久,距离越远,小老虎受到狼、豹、熊、猞猁等的捕食威胁就越大。

从这方面看,当初母虎在选择巢穴的时候将周围猎物的丰度考虑进去,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在猎物较多的区域里,老虎自然不需要搜寻更大的范围就能获取足够的食物。

有“娃”之后母虎做出的第三个改变就是变得更强,简单来说就是它的狩猎成功率提高了,捕杀的猎物比平时多,而且猎物的体型也趋向于更大。

在小老虎出生之后的前6-8周内,它们的消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是母虎的奶水,所以母虎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奶水供应,会增加50%左右的食量,这就意味着它需要捕获更多的猎物。为了减少捕猎的时间,在猎物的选择上面,也更青睐于那些体型较大的有蹄类。

“母老虎凶”不是一句玩笑话

人们常用“母老虎”来比喻那些比较凶的女子,但是这句话放在老虎这一物种身上,并不是一句玩笑话,事实上还有那么几分科学道理。

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可能比较熟悉,当狗带仔时,往往会比平时凶得多,即便是对同村的人,也怀有很高的警惕性,这很好理解,毕竟此时的狗缺乏安全感,会格外注意周围有潜在威胁的一切,以确保自己幼崽的安全。

对于老虎来说也是一样的,母虎在育幼的期间,性格十分谨慎,同时对周围的动物都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

都说“孟母三迁”为的就是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老虎也有“三迁”,指的是一旦母虎认为此地不安全,就会立刻将幼崽转移到另外的巢穴里去。

其实母虎这一特征早在发情期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一丝苗头了,雄虎通常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一旦母虎怀孕就离开,但实际上是母虎将其赶走的。

虽然老虎是独居动物,但在整个交配期间,雌虎雄虎一起生活,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不适,而当母虎怀孕之后,性格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由此前的暧昧变得易怒,时不时冲雄虎“发脾气”,而的雄虎则会意识到自己待不下去了。

虽然母老虎凶是事实,但从来没有权威的资料提到过母虎会比雄虎更凶猛,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雄虎更强大。

母虎产子之后更凶,还表现在捕猎这一行为上面。老虎作为森林动物,所捕食的猎物一般来说都是体型比自己小的有蹄类动物,比如东北虎的主要食物是马鹿,其次为野猪,体型基本都在200千克以下。

可一旦处于育幼阶段,母虎不仅会增加自己的捕猎频率,而且所捕获的捕获的猎物体型往往也会比往常的大许多,同时它的行动速度更快,各方面的效率都有所提高。

比如科学家们在锡霍特-阿林生物圈保护区的研究对象瓦瓦拉,在产子之后,外出走动的频次明显变少了,而且在捕食的过程中走得更快,休息的时间也更少。

母虎瓦瓦拉的活动轨迹

总的来说母虎作为一个“单亲妈妈”,还是挺称职的,尤其是它在没有任何的帮助下,还要平衡狩猎、守护领地,与哺育幼崽之间的关系,牺牲了自己之前的生活,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一切都变得高效起来,或许这就是“为母则刚”的最好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