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金”是谁创造的?

元素周期表。

《天体物理学报》当地时间9月15日报道,英国赫特福德大学(UOH)、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U)和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三维天文物理学卓越中心(ASTRO 3-D)等通过分析星系演化,发现中子星碰撞事件并不会产生与此前假设数量相当的化学元素,现有模型无法解释宇宙中金元素的数量。

研究人员在这项工作中编制了一张新的元素周期表,展示了碳、铀等自然元素的恒星起源。

宇宙中所有的氢元素都是在大爆炸中产生的,此外,大爆炸还产生了大量的氦和锂。其余自然元素在恒星内部的核反应中诞生,所有元素都会在恒星寿命终结时进入星系。

论文作者、ASTRO 3-D副教授Karakas解释说:“恒星就像一个巨大的高压锅,创造出了各种新元素。产生元素的反应为恒星提供了闪耀数十亿年的能量。随着恒星年龄的增长,其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产生的元素也越来越重。”

在所有重于铁的元素中,有半数(如钍和铀)被认为是中子星碰撞时产生的。然而,Karakas及其团队的最新成果显示,中子星的作用可能被大大高估了,另一种恒星过程才是产生大部分重元素的源头——特殊超新星在高速旋转时塌陷并产生强磁场。

“在宇宙形成早期,中子星合并没有产生足够多的重元素,即便在140亿年后也同样如此。”Karakas说,“换句话说,它们碰撞频次过低,产生的元素不够多,不足以匹配现有元素数目。”

这项研究改进了过去关于恒星质量、年龄和排列对元素形成作用的研究。例如,研究人员证实,小于太阳质量8倍的恒星会产生碳、氮和氟,以及部分比铁重的元素;质量超过太阳8倍的恒星,在生命结束时爆炸并转化为超新星,产生碳、铁、氧和钙等元素。

Kobayashi说:“除了氢之外,其余元素的产生都涉及两个及以上恒星。例如,碳元素一半来自垂死的低质量恒星,另一半则来自超新星。半数铁元素来自普通的大质量恒星超新星,其余则来自Ia型超新星。”

研究人员表示,研究得到的新模型将极大改善当前广为接受的宇宙演化模型。

论文作者、UOH副教授Kobayashi说:“与观察结果相比,模型中的银过多,而金不足。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确定一种新的恒星爆炸或核反应,用以解释这一现象。”

一般来说,受引力束缚的大质量恒星对,可以转变为中子星。当它们相互碰撞时,就会产生金等重元素。然而,在新模型中,预测结果与观测结果并不一致。Karakas说:“具有强大磁场的旋转超新星,可能才是这些元素的真正来源。”

研究人员认为“失踪金元素之谜”可能很快就会迎来答案,而核物理实验或许将帮助研究人员解开这一谜团。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