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粮食危机先禁酒,游牧民族靠耐饿,古代节约粮食有哪些措施?

近来,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号召非常火,而台风对于东北农业的影响也让人感到了节约粮食的必要性。由于中国尚有很大比例的粮食需要进口,爱惜粮食确实有必要被我们所重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粮食压力只会更大,那么古人是怎样节约粮食的呢?

禁酒

禁酒是东西方共有的节约粮食的方式,因为酿酒会消耗大量的粮食。传说,最早颁布禁酒令的是夏朝的建立者大禹,由此可见禁酒在中国历史记忆中的深刻性。

▲大禹雕像

虽然儒家有各种饮酒误事的说辞,但士大夫当中也有“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的说法,显然禁酒最关键的原因还是粮食的考量。禁酒令一般出现在战乱、灾荒时期,一旦国家需要备战,或者收成不好,就会禁止民众利用粮食酿酒。如东汉末年,曹操执政时就发布禁酒令,禁止百姓酿酒饮酒,来配合屯田政策,确保粮食供应。但同时,曹操同志自己又嗜酒如命,“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在和平时代,粮食充裕,政府便一般不会采取禁酒的手段,但一般会采取酒水专卖制度,使得酒的价格上升,百姓私酿酒有时也会被禁止,政府就能从中获得很大一笔收入。在苏联初期,也曾实施禁酒令,无疑与战乱时期粮食压力有关。不过与此同期的美国禁酒令的出现则是出于宗教原因,结果并未执行成功。

▲20世纪前期美国禁酒时代,人民走上街头抗议

控制在途消耗

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明明军人平时也得吃饭,可为什么古代一打仗军队就要喊缺粮?》当中,讲了为什么战争爆发,粮草消耗就巨大的问题。其实归结起来主要就四个字“在途消耗”。古代没有机动车,一般就靠11号,如果靠马牛载人,一样需要吃粮食。而人如果负重行走终日,消耗的粮食必然远大于平时,这就是为什么非作战状态的士兵,以及运送粮食的民夫,都需要消耗大量粮食的原因。由于古代路况不好,士兵和民夫需要逾越大量崎岖地形,越发增加了能量消耗,粮食的需求量就更大了。所以,控制在途消耗就成了节省粮食的关键。毕竟哪怕不打仗,你让民夫服徭役也需要在途消耗啊。

秦始皇专门修建“秦直道”通往甘肃,宋朝时期在北方修建了运河用于运输、明朝朱元璋在北伐时,为了缩短运粮路程,直接在松亭关大宁会州修了粮仓。这都是控制后勤人员比例,降低运输路径,来减少在途消耗的方式。而在战争和徭役时就近征发人员,也可以提高征发效率,降低在途消耗,从而节省大量粮食。因此大帝国常常拥有看似远多于需求的常备军,而秦之后,徭役也一般依照就近原则。

▲繁重的徭役兵役引发了大泽乡起义

毕竟,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服徭役的距离太过遥远,路程太长给国家和人民的负担过重。另外,唐朝的府兵制从高宗时代开始崩溃,也是由于府兵口粮需自备,唐统一之后征战距离越来越长,士兵从战争中所获收益抵不上在途消耗,往往陷入贫困。

游牧民族节省粮食方式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牛羊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战争中是可以行动的军粮。节约粮食,当然主要在于节省牛羊的消耗。与很多人想象的游牧民族顿顿吃肉不同,一般牧民的食肉量并不多。这是因为牛羊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增殖,只有富余的牛羊才能用于食用。意大利传教士加宾尼在《出使蒙古记》中记载:“他们把小米放在水里煮,早晨喝一二杯汤,白天就不再吃东西;晚上吃一点肉,并且喝肉汤”。在非战争时期,牧民们的进食量很少,他们公认比农耕民族更能忍饥挨饿。因此,过去的游牧民族一般也并不人高马大。他们在草原上也有广种薄收的农业,另外还会搜集野菜,以植物粮食来补充食物需求。

▲黄鼠

游牧民族还会捕鱼,成吉思汗幼年时,就曾为了争夺鱼射杀了自己的异母弟弟别克帖儿。草原黄鼠也是他们的重要食物来源,这种硕大的啮齿类动物如同关内的家鼠一样会传播鼠疫,游牧民族往往因此死伤惨重。另外,游牧民族还有一种非常残酷的节约粮食方式。在白灾等灾荒发生时,他们经常抛弃老人,令其等死,来保证青壮年有足够的食物来生存。

结语

当然,古人也会像当代人一样强调减少餐饮浪费,譬如唐玄宗就禁止了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所举行的烧尾宴,因为此宴过于奢华,太过浪费,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率先垂范来引导上下的饮食节俭之风。不过,古代的情况基本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平民一般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浪费了,浪费食物基本上是官员与富人的专利。

关于节省粮食,还有个有趣的事情。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饥荒和人食人事件发生较少的时代,粮食供应较为充裕,这似乎其中一重要原因就在于宋人对马政放弃治疗,因此马场被占为田地,另外宋人还很嗜好强占塘泺等水利设施来开垦水田,这确实增加了粮食供应,但东南地区也常常发生水患,淹死人无数。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辰昕之尘,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