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言”里有君子的修身智慧?

文|颜小二述哲文

对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大家应该不陌生,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能用上这句话的场景。举个例子,比如《甄嬛传》中安陵容死前告诉甄嬛---“皇后”有问题。可能许多人和颜小二当时的感觉一样,安陵容这个人虽然坏事做了不少,但是死前的这一番话倒是有几分可信,为什么?因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那么将死之人所说的话,真的就善吗?同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想要表达的,真的是字面意义所显示的那样?

当颜小二结合这句话的出处以及上下文后发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可能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人之将死,为何“其言也善”?答案在《论语》这本书中,这句话的后半段。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中,有比安陵容生前死后这类争斗更大“格局”的东西。和“修身”有关!想要知道是什么?请继续往下看。

1、“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背后的故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出自《论语》,而这句话的重点,可不是在强调人死前说的话是带有善意的,而是在为这句话后面与“君子修身”相关的三个要点做铺垫。

也就是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过是“绿叶”,用来衬托后面提到的君子修身需注意的三个方面。

关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论语》一书中的原文是这样的: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这段话描述的是一个场景,即曾子生病了,孟敬子便去探病,这个时候,曾子告诉孟敬子说:“鸟快要死的时候,会发出悲鸣;人快要死的时候,说的话也是发自内心的包含善意的话。”然后曾子便开始劝告孟敬子要重视作为君子重视的三个方面,也就是君子需遵循的3条修身法则。至于是哪三个,后文详细议论。

那么曾子为何要对孟敬子说这番话呢?其实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就能了解原因。

曾子和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属于对立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孟敬子不会太将曾子的话听进去,曾子这边自然心知肚明。

于是,曾子便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样的说辞告诉孟敬子,自己是好意。

首先,曾子说鸟在死前会悲鸣,这种“悲鸣”是自然反应,没有一丝虚假。于此曾子进一步以类比的形式提出,人死前说的话,就和鸟死前的悲鸣一样,都是真心实意的“好话”,没有一丝虚假。

曾子此举的用意,不过是想让孟敬子抛开二人在政治立场上的对立关系,让孟敬子真心实意将他最后的劝告听进去。于是,借着前面的类比,曾子便进一步引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也是曾子期待孟敬子能够做到君子当做到的3条修身法则。

于此,我们也能看出,曾子也是苦口婆心。

2、“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背后,有曾子关于“君子修身”的叮嘱

其实,颜小二觉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重点可能并不在这句话的本意,而在这句话的后半段,即“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也就是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实则是曾子用来引出自己“叮嘱”的一个“开头语”,而曾子真正想说的是以下三条修身法则:

首先,君子在言行举止上要庄重,不要粗暴对待别人,更不能怠慢别人。

其次,君子的面色要端庄严正,这样才更有信服力。

最后,君子说话的时候要讲究言辞,避免出错。

这三点是曾子临死以前赠送给孟敬子的“叮嘱”,没有私心,完全是为孟敬子着想。

同时,我们细细品味这三句话也不难看出,这三句话更多在讲“修身”,即君子在言行举止、言辞、面容上应该注意的地方。

而曾子临死前给予孟敬子的这三句叮嘱与期待,其用意大抵便是希望他能通过得体的言行举止等等,成为一名合格的“君子”,继而正向影响一批人。

有趣的是,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对于曾子提出的“君子需注意的三个要点”,了解的人可能不算太多,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倒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颜小二琢磨了一下,想着可能人们感于曾子的良苦用心,可能也是为表达对将死之人的尊敬,于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便在人群中显得更“响亮些”。当然,这只是颜小二的想法,大家当个参考就好,也欢迎各位留下自己的看法。

3、写在最后

写到最后,我们回到我们的老议题,人将死的时候,在想什么呢?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背后曾子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将死之人大多想的不是名利,更不是算计,而是期待生者“越来越好”,于是他们将死之时所说的话,往往充满“善意”。而将死之曾子所想的,大抵便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后面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了。

各位觉得呢?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传统文化的魅力,只要我们留心去品,耐心去看去想去深究,我们将受益无穷。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无授权一说,不问自取或做成视频会全网维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