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战场首次恶战:我军炮击2小时未能有效杀伤,伤亡是敌军3倍

1946年初,虽然国共双方已经签订了即时生效的停火协议,但是国民党方面诡称东北不在停火协议的约束范围之内,因此调动部队对东北的我军大打出手,出现了当时称之为“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在美国的协助下,国民党军队得以将其精锐部队新1军和新6军先后调到关外,这2支全部美械化的部队,曾经在印缅战场与日军对阵,因此战斗力很强,是我军之前从未遇到过的最能打的敌人。与他们对阵,我军虽然也是在关内久经战阵的老部队,但立刻就显出了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在双方的第一次大战沙岭战斗中就显现了出来。

▲美军帮助国民党运兵到前线

1946年2月初,新6军在抵达东北后,即全力向我军扑来,企图攻占沙岭,并继续北犯,攻占辽阳、鞍山、营口等地。由于敌人来势凶猛,我军守备部队在予敌一定打击后撤出了沙岭。在沙岭失守后,我南满3、4纵决心集中兵力夺回沙岭,以恢复原有的防御态势。

▲我军炮兵阵地

2月16日17时,在集中了4纵6个团的部队后,我军打响了沙岭战斗。首先我军以4门野炮和13门山炮对敌军阵地进行了约2小时的炮击,但是因为射击技术低劣,未能给敌人的沉重打击,致使随后投入攻击的步兵只能依赖爆破来摧毁敌人的工事、障碍物和火力点。

而攻击的步兵部队在突入敌军防御纵深后,也开始频频掉链子,我31团1营2连在突入敌军阵地后,由于遭到敌人火力的拦阻,副连长竟擅自带部分人退回原阵地,敌人趁机以火力连续攻击我其余部队,2连在敌人的炮火下反复调动部队,变更部署,结果导致严重伤亡。

▲我军炮兵开赴前线

随后2连不待友邻部队和上级派人接防,就自行撤出了阵地,结果导致团部派来的部队在阵地上找不到人,该部又不敢擅自投入战斗,就这么在阵地上死等上级新的命令,坐视其他部队与敌苦战。

▲东北我军主力部队前身多是游击队出身

3连在投入攻击后,遭到敌人的火力拦阻,动作迟缓,在团部的严令下才仓促发起攻击,但被敌人的火力压制在鹿砦之外,伤亡很大,连续3次爆破都未能摧毁敌人的障碍物,结果暴露在敌人火力下长达3小时之久,造成重大伤亡。最后3连不得不退出战斗。3连在退出后,1连又跟着投入战斗,但因为对敌人的武器不熟悉,2次被敌人施放的烟幕弹吓退,结果使得敌人得以重振旗鼓,恢复阵地继续与我军作战。

▲新6军官兵

其他各处的攻击也都很不顺利。4纵的许多部队都是在抗日战争中能征惯战的老部队,但是因为游击习气太重,不注重部队间的配合,也不想打攻坚战这种硬仗,稍微受到挫折就不想打,不和上级、友邻部队打招呼就直接撤出战斗等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战斗的进行。

▲新6军官兵准备空运回国

最终经过了1天2夜的战斗,双方在沙岭打成了消耗战。我军以6个团的兵力围攻新6军22师66团,共歼敌674人,但己方却付出了伤亡2159人的代价,而且其中许多人是战斗骨干和老兵,部队的士气也受到了严重的挫伤。

这次战斗是国共两军在东北的第一场恶战,揭开了双方在白山黑水长达3年的大战的序幕。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41集团军战史》

编辑/周洪新

更多当代历史相关事实,以及观点评论请关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