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人心悬的《间谍之桥》,古典黑色电影风格,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是一部奔着奥斯卡去的电影《间谍之桥》,最让我感叹的不是汤姆汉克斯无懈的演技,不是斯皮尔伯格完美的导演和松弛有度的编剧,而是敢于直面历史的美国精神,和法制立国的司法制度。真实事件能改编成这么扣人心弦的历史电影,的确是极致了。斯皮尔伯格用谈判惊悚片的古典黑色电影风格,缅怀了多诺万这个很有原则的英雄,一人之力对抗核恐惧下民众猜疑的目光,甚至有人冲他家开枪。

开始我以为是冷战间谍片,影片背景是暗色调,很阴冷的感觉,开头还是一段抓捕苏联间谍的戏码,后面才知道间谍之桥是指一位忠于职守的律师,苏联和东德与美国战俘交换实际执行人,个人英雄主义淡淡弥漫在影片中,说不清是好是坏,只能是结局决定对错,影片的结局很完美不是吗!

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间谍的故事,而且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坚持与信任的故事间谍交换事件是场双方在耐久度、关系平等的比拼,柏林墙守卫射杀翻越者/小孩玩爬后院铁栏的对立镜头极具细节感染力。看似是美式主旋律的基调,却把美苏东德都黑了个遍。老斯的掌镜工整到了极点,在这个年头看真是洗眼睛。

也许你会说,《间谍之桥》根本不是预期的谍战片,而是关于间谍案的法庭片,剧本平庸,絮絮叨叨话剧式对白占90%,跟林肯一样,色调昏暗节奏迟缓,对东欧尽情妖魔化贬损,肥汤也是义正辞严到令人乏味,老大师完全故步自封(他的幕后团队数十年不变),沉浸在自己的美国主旋律迷梦中。

或许斯式主流商业文艺片确实已经落伍了,平淡无奇的张力设置,汉克斯可以想象的表演,角色间没有半点出乎意料的互动,间谍?谈判?冷战感?什么都没拍出来。好大一碗鸡汤,一面是光明,是自由,是民主。另一面就是黑暗,是禁锢,是极权。美国爱国主义的典型。按照模板照拍一丝不苟,温情和拔高程度都没有到厌烦的程度,人道主义律师斡旋的间谍谈判,也成了英雄:但是群众眼神变了。

不管怎样,斯皮尔伯格+汉克斯这二位搭的历史题材的片子,没有谍战的惊险刺激,只讲人权与自由,个伟大律师的崇高人性,在冷战时代焕发感人的光芒。浓浓的菲林感,舒缓的节奏,犹如一位亲历的长者在缓缓翻动史册,娓娓道来那段被尘封也被铭记的历史。在两种意识形态的激烈对峙下,依然可以有人性光芒的闪耀,即便是在一个美国公民和一个苏联间谍之间。斯皮尔伯格将其中的含蓄表达得恰到好处。

美律师挺身为苏间谍辩护,一人之力促成人质交换。人物伟大,职业操守、爱国精神、人文情怀应有尽有;典型的斯皮尔伯格电影,相比前作《林肯》,《间谍之桥》不变的是考究的细节、工整的推进、精湛的演技、高水准的导演、圆号交响的配乐。但是诸多人情味的细节和小段子让全片一下好看了起来!

冷战一触即发,在美国主旋律的大背景下,斯皮尔伯格依然能把影片拍得如此津津有味,绝对见功底。汤叔演技毋庸置疑,律师的艺术堪称完美。马克·里朗斯虽戏份少,却异常抓人。大时代小人物,真实的故事老道的明星。结尾强行大团圆结局加暖心音乐等标志性手法,我还是认为这是一部高评价作品。

冷战的肃杀气氛遍布全片,对个体权利的敬重让片子内涵陡然普世。哪怕是以蚍蜉之力撼大树,多诺万不辱使命,最后一晌贪欢竟如孩童般大睡一场。老派的作品看似不入流,但就是让人尊敬。工整得一笔一划都遒劲有力,古典味道醇厚气质沉稳尽显匠师风范。没有硝烟的战争,强大的心理斡旋,冷静中立且富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