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土、钢叉、猹,《故乡》里的童年真的那么美好?

传递温度与价值,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读书文史!

文 | 读书君

《故乡》,一篇写于1921年1月的纪实性小说。故事取材源于1919年底,鲁迅从北京返回故乡老家绍兴,接母亲所见所闻所感而写。

小时候读《故乡》,只记得鲁迅和闰土,是两小无猜的好朋友。他们一起到地里看西瓜地,将一柄钢叉,玩得出神入化。

那时候,孩子的生活是童真的,无忧无虑的。正如小说中的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一样,纯洁美好。

那时,在鲁迅看来,闰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至少比自己这个天天被关在屋里,看天井的“少爷”要厉害许多。

如:闰土可以在雪地里捕到鸟儿,可以在月色下刺猹,而对比自己,则显得白痴许多。

少年的闰土,是活泼的,可爱的,有趣的,聪明机智的。

也正因为如此,鲁迅喜欢和闰土玩耍,即便两人存在“阶级”之分。

闰土对鲁迅的感情,也不言而喻,真挚无暇。乃至于少年分别之时,两人哭得梨花带雨,依依不舍。

二三十年后,为了搬家,为了接母亲等人到北京定居,鲁迅重回故地,看到了一样的人,却是不一样的景。

为此,他十分感伤地写下了《故乡》这篇小说。

从全文来看,小说其实写的就是一件事,两个人。

一件事,即故乡的变化;

两个人,即闰土和杨二嫂。

抛开杨二嫂不说,闰土即是全文的中心。

小说中,作者冒着刺骨的寒风,在深冬时节重回故乡。

从情感体验上说,不仅感受到了环境的萧条、寒冷,更感受到了客观环境之外的另一种阴晦、死气沉沉。

为何?因为作者看到的不仅是故乡的破败不堪,更看到了人性身上的悲苦。

三十年后的闰土,从最初的走路带风、酷到爆炸的个性“小伙”,到中年后面色惨淡、言行迟钝麻木的庄稼农民。这当中的巨大反差,给人的视角和心理冲击不言而喻。

这正如文中所言:

少年时:“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中年时:"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画风转变之巨大,让人不禁心中一惊,并倍感沧桑和无奈。

当然,外形上的转变,尚且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岁月易逝,人的外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老变沧桑。

除了表面上的落差,其思想上的木讷更让人感到难以接受。

众所周知,鲁迅是思想的先驱者,在思想方面向来比较“激进”。

当年,鲁迅奉父母之命和原配妻子朱安结婚时,第一眼看到朱安的“小脚”,就深深认定了朱安只是送给母亲的“礼物”。

对于闰土而言,少年时,本是一口一个“迅哥长,迅哥短”的亲近劲儿,中年后一声恭敬的“老爷”的称呼,更是深深刺痛了鲁迅的心。

从此,一个称呼,将两人变成了两个世界,“贵贱”相异的两种人。

显然,在鲁迅眼中,中年的闰土,已经活成了旧中国农民的典型:

麻木、愚昧、不觉悟,深受封建思想毒害。

在鲁迅笔下,能找出许多这样的人物代表,比如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等。闰土,也正是这样的典型。

最终,看到自己少年时期朝夕相处的哥们,从一个“机灵鬼”,变成一个迟钝、麻木的“木偶人”,鲁迅心中顿然感到“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

显然,这种无话可说,难以形容之情,是作者对整个社会无声的一种控诉,因为实在是太过“无语”了。

整体上讲,鲁迅其实是抱着一种美好的憧憬回到故乡的,他试图去寻找一种纯洁、白净的东西。

不过,遗憾的是,他什么都没有找到,更甚至平添几分“抑郁气”。最后,他只能带着遗憾和失望离开,重新踏上他那条找寻“光明”的道路。

可以想象,鲁迅对于故乡的失望,是多么彻底“无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故乡本应该是一个寻梦、寻根的地方,而在鲁迅这里,成了梦想溃败的地方。

这是多么绝望的一种人生遭遇。

回看闰土,则是让人梦碎的“加速剂”。

鲁迅对闰土是失望的,且这种失望是真真实实的。而闰土其实就是大千世界中,你我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代表

如果将鲁迅和闰土的交往放大,将这种闭合局限性打开,其实闰土折射出来的,就是整个世界的你我他。

我们都被困束在社会的条条框框之中。

鲁迅对闰土的失望,这其实也正如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失望一样。

闰土,从一个好动活泼、聪明善良的纯真少年,在历经了二十多年的磨练下,变成了一个依附于封建礼教的服从者,求生者。

不过,纵然是安分守己、恭敬必从,却依旧时刻面临着饥寒受冻,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这不就正如那句古诗:“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所言。

而反观于成年的我们,也不过如此。经历岁月的洗礼,生活的磨练,棱角总会被磨平,脊梁总会被渐渐压弯。

人会在各种各样的条例规则下,学会收敛自己,规范自己……

最后,剩下的,唯一值得怀念的东西,也许就只有生存了。

而这,或许就是宿命。

这正如故事中的水生,可以想象,未来的某一天,他也将会活成另一个闰土的模样。

不过,尽管如此,生活依旧是要继续,不是吗?

所以,写到最后,还是别忘了希望:

纵然生活是苦了些,是残酷了些,也不妨多给自己一点希望。

因为有了对阳光的憧憬,才能奋力生长,奋力攀爬,去点亮生命之光。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