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从古至今留下了哪些传说?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那里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曾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龙门最早起源于大禹时期,当时是专门为了治水所开凿的。石窟开凿的时间比龙门要晚很久,正式开凿大约是在北魏孝文帝年间,一直到清朝末年才算完成。

在此期间历经10多个朝,耗时长达1400余年,算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即便是再在,洞窟里依然存放着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作为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造像历来都是皇家贵族所建,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关于龙门石窟的传说有很多,鱼跃龙门这个传说就是出自这个龙门。

出于《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孟津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意欲。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据说唐代诗人李白听说这个传闻后,在《赠崔侍御》诗中写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除了鱼跃龙门这个传说外,还有不少关于龙门石窟的传说。据说武则天当初在洛阳称帝时,就对龙门附近的山水情有独钟,特别喜欢去清幽雅致的香山寺。由于唐朝的当时社会风气相对比较开明,和朋友一起吟诗作对是一件非常时尚的事。武则天有一次春天去香山寺游玩时,别出心裁地主持了一次“龙门诗会”,对胜出者“赐以锦袍”。这个奖品或许不是特别贵重,但是荣誉却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当时不少文官为了争夺好的名次各不相让。武则天最后对诗会胜出者“赐以锦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香山赋诗夺锦袍”事件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