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从德国引进的克虏伯大炮有多牛?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末期进行的一场改革图强的活动。可惜的是,这场浩大的运动,是从上往下的不彻底的改革,因此难以成功。虽然它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王朝的实力,提高了晚清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但是它依然难以挽救气数已尽的古老王朝。

尽管如此,清政府投入了大量白银,为国家军队添置了许多新式武器,其中就有著名的克虏伯大炮。这大炮十分了得,还曾经一炮未发,就吓退了敌人,可谓是“功勋炮”。

一、武器难造

说起克虏伯,想必很多熟悉近代中外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这是世界著名的军火商。其实军工企业只是克虏伯的一部分业务,但是近代频繁的战争,让克虏伯的军工业发展迅猛。

当然,打铁也需自身够硬,克虏伯出产,确实质量有保障。所以当晚清政府打算向外国军工企业购买新式武器时,克虏伯成了他们的选择之一。

虽然洋务运动中,有发展自身的军工企业这一项,还建立了著名的江南制造局、安庆军工厂等现代化军工工厂,可是在技术领域,还是被外国专家牢牢把持。

晚清的工业基础和军事科技同样落后,就像两个同样贫困潦倒的兄弟般,让国家的军事现代化举步维艰。在这种先天不足、后天被人卡住脖子的条件下,向外国军工企业购买先进武器,成了唯一的选择。

19世纪下叶起,清政府每年都要向海外派出购买团队,花费大量白银购买各种武器。有一回,清朝使团,其实就是购买团队,在欧洲挑武器时,觉得英国、法国等国家要价高昂,还不老实,卖的产品并不能配得起它的价钱。但是他们在德国,遇到了克虏伯,发现这克虏伯不搞那些奸商的勾当,是什么质量,就是什么价钱。

我们都知道,这德国人以严谨、实在著称,所以克虏伯买武器、做生意也是实实在在,给了清朝购买团队很大的好感。

二、出国买炮

在接下来看武器产品的过程中,清朝购买团队觉得克虏伯的武器十分优良,价格适中,值得购买。于是回国后向李鸿章报道,李鸿章随后拍板,对克虏伯说:就决定是你了。于是大批克虏伯的武器添置于晚清军队,尤其是北洋水师。

当李鸿章了解到克虏伯出产的大炮,曾经在普法战争中,让法国军队损失惨重后,决定让北洋水师的军舰,以及中国沿海的一些炮台大量装备。

确实克虏伯大炮不但性能优异,杀伤力惊人,还在二战中多次立功,成为世界各国的首选,德国纳粹元首也爱不释手,让克虏伯成为二战时期纳粹德军的指定武器供应商。

克虏伯大炮的口径为280毫米、炮管长11.2米、重44吨,仰角可达30度,其有效射程为19760米,炮弹3000米内可穿透65.8mm的钢板,每分钟可发射1到2发炮弹,这在当时,可是世界顶尖的实战数据。

1871年,328门克虏伯大炮被晚清政府买下,并投入使用。虽然甲午海战,让北洋水师精锐几乎伤亡殆尽,克虏伯大炮也没能在这场海战中发挥威力,但是我国沿海炮台上的克虏伯大炮却成为抗击日军的好帮手。

三、炮台立功

厦门的胡里山炮台,创下了一炮不发,就吓退日军的传奇。

1900年,日军舰队以国内寺庙被纵火为借口,要在厦门登陆。厦门胡里山炮台立马进入战备状态,将炮台上的克虏伯大炮对准了海面上的日军军舰。

日军见到炮台上的居然是克虏伯大炮时,都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回他们的小岛去了。由此可见,当年李鸿章果断购买的克虏伯大炮的威力强大,不开炮都能震慑敌人。

抗日战争打响后,我国沿海爆发一系列战事。其中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大战中,吴淞炮台上的中国士兵,操作克虏伯大炮,有力地抗击着日军的进攻。

克虏伯大炮在1871年,被引进国内军事体系后,晚清政府前后共购买了两千多门,成为当时中国海防的代名词。虽然克虏伯大炮很给力,可是晚清政府的国防实力,终究不是两千门大炮就能挽回得了的。

自主军工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才是一个国家武器发展的基石,这些清政府拿不出手,就只能将白银拿给外国武器商人。所幸的是,今时今日的中国海军,已经可以将自主研发的大炮,安装在自主研制的航母上了。中国海防,已能御敌于万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