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和煽情融合的喜剧片,表面上很励志,实则是悬浮的人造鸡汤?

《跳舞吧!大象》基本上每个转折点都会端上一碗“鸡汤”,开始的几个点可能还有些感触,喜剧和煽情的强度拿捏的非常合适,情节走向和结尾都是很单纯的感动,没有刻意恶搞或拔高,但后面难免会对“鸡汤”无感。煽情点设计的太多,励志点有些夸张,表面上很励志,实际上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帮助。恰恰相反,这种电影看得越多,越容易变得异想天开、整天用心灵鸡汤自我催眠。

这部励志电影同样是灌鸡汤、爱煽情、讲大道理,但不同的是,它的结局直接告诉你:别瞎折腾,没什么用;片中有很多迷影梗以及导演自己的私货,影迷全程看下来会有不少的小惊喜,不花钱的音乐被用到无以复加,台湾导演在如镜像的运用上,以及煽情和配乐上有独到之处。刷脸请来张信哲也让人惊喜了一下!但是片子的套路化太过明显,简直可以说是《缝纫机乐队》的姊妹篇。

《跳舞吧!大象》用喜剧的方式,将一个本来看起来,充满了让悲观主义者焦虑的故事,非常流畅和完整地呈现出来,既秉持了林育贤导演的一贯风格,但这次透露出的那种悲观主义者,预设了一切可能后果后,仍然选择努力的理念,却是更加让人感动的。歌舞桥段作为梦想题材电影当中的常见元素,还是在这样一部国产电影当中迸发出了一些新的活力和说服力,还是有些令人惊喜的。另外,电影中的一些隐喻和浅尝辄止的社会议题讨论,也算是一种新的突破。

整部电影延续了开心麻花家族无厘头的画风,又在情感氛围的调度上把握的特别好,艾伦感觉终于能够尽情释放自己的喜剧天分了!其实真正的喜剧不只是单纯的搞笑,而是在嬉笑之间让人笑中带泪。电影里有三次谢幕的手势都深深戳到了我的泪点。是暑期档里不可多得的能在荧幕前开开心心的大笑,又发自内心的落泪的电影了。特别是情感戏份催泪戳心,特别是LGBT情节,男主与自己的和解,与父亲的和解。

虽然是一部喜剧片,却有着一种悲情,就像海报上写的,每一个被生活揍趴下的人,都有赢一次的机会。但其实最后并没有赢,赢得是在追求赢的过程中。追求不可能的胜利就是在给自己一个交代,就是告诉自己,不能沉沦。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就是一部燃情励志片,她们打动了我,流下了泪,并且忽视了影片其他的不足和缺憾。不管怎样,最后想学《阳光姐妹淘》不遂,却熬成悬浮的人造鸡汤。

看着大象女主角在舞台上摔了狗吃屎,所有人迷之热血的喊着站起来,这种馊味的心灵鸡汤和隔壁影厅里邓超爸爸的一直想不认输有什么区别?明明是想拍生活拍励志,怎么一个个都把自己拍成真空里的假大空,你们自己不觉得尴尬吗?审查这次不用背锅,搞成这样,纯粹是主创们自认为大陆观众喜欢这样的垃圾,靠鸡汤和梦想来支撑住糟糕的地方。

或许我早几年都看不下去这种电影了,所谓的励志,是个人的不断努力,而不是这种方式,甚至干扰正常的比赛。不针对胖,也不否认努力,也不否认梦想,是的每个被生活揍趴下的人都有赢一次的权利,但是另一个角度,已经认清现实的人,经历这一次挣扎也许只会更伤而已。更何况这个故事真的讲的千疮百孔:为何能进决赛,直接轰下舞台,如此轻松恢复?唯一的亮点可能在于,里面选的插曲和“伟大的友谊”,尤其是莫妮卡。


不知道这馊鸡汤加了多少三无味精,齁得慌,还夹带不少“尬味儿”。或许全片只为达成女主主观意识的满足,结构堪比大卫林奇《内陆帝国》式梦境套嵌。不断引出机器人配角,一劳永逸的出场介绍后她们将不可延展,舞男的支线初次被打开随即光速进行主格的转移,为什么?这是属于女主一个人的内陆帝国啊。所有你以为的关键节点可以恣意模糊,所有角色可在任意时态切换进入本职设定,并用一系列梦幻蒙太奇快速创造情境,剪辑可比肩经典好莱坞歌舞片。一分不差地看完,还是有点吃惊。

若是最终是要为了说明“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这类的毒鸡汤,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未免也太过让人丧气。不如认真地把这最后的这场演出给跳好了,比啥都强。这个电影本身并不好笑,但它呈现的无知十分好笑,观影过程中我不断想起隔壁电影里那个慈禧不认识大千世界的场景,荒唐得让人发笑,如此悬浮,我觉得一切讨论都是违和的。

一锅乱炖的油腻鸡汤,励志喜剧题材这么轻松的类型,一直玩命给我灌鸡汤,台湾+内地混合鸡汤灌到我水土不服。好像哪个人物都没做出来,大家稀里糊涂登上舞台,为了不明所以的“梦想”,这种行动上的愚蠢“大象”比干吼的行动矮子还要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