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淡的《少年时代》,花了12年拍摄,无法磨灭的时间痕迹?

《少年时代》把小男孩十二年的成长经历浓缩在三小时里,从简单的剧情中感受时间的流逝,这是整部电影最精彩之处。其实剧情平淡得很难说如何深爱,但形式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结尾彩蛋也很惊喜。一部片子可以拍12年,所以我非常佩服导演和主创们的毅力和坚持!

《少年时代》采用纪录式手法,把时间注入到拍摄过程中,从而留住了时间的痕迹,让观众感受生命的奇妙。在欣赏的同时收获感动,回忆青春岁月。12年不到三小时就讲完了,人这一生去回首也是感觉在飞逝吧。一定要珍惜当下经历的每一刻,因为再回忆的时候很多事都可能想不起来了。

其实,在看的过程已经惊讶于导演对演员的选择,以为分别找三个年纪阶段的演员相似度这么高,看简介才知道拍摄跨度了12年。用12年来拍一部成长史真的不容易,主角配角的演技12年都在线也真的不容易。仅仅凝结这些年的时光,无须过多修饰已经足够令人感动。同时,散文诗和去情节化的叙事,不过跟一般这类作品的朴实无华相比,本片其实还是很炫的。

也许你会认为,除了时间魔法,故事可谓一盘散沙。聚焦于一些琐碎的家庭、成长问题,很多问题刚展开就因为时间的过渡草草收场了。人物缺乏个性,台词喋喋不休,十二年的概念只是个噱头。看到后来越发觉得厄长和罗嗦,放到一半左右剧情开始重复又重复,如果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演员在表演,这简直就是历史上最差的电影了。

同步真实时间横跨十余载历程的确不易,但真实的成长并不等同于真实,反而局限性使影片只能在少年时代戛然而止,从完成度角度考虑远不如更换演员来的值得。平淡的人生记录流水账如果能算是一场戏,那世上每个人都是在用一生时间去拍摄“自己”,本片并没有突出之处,恰如茫茫人海中的七十亿分之一。

也许导演会认为拍了12年,就得念着没功劳也有苦劳得给高分,其实,充其量不过是平铺直叙的年终总结汇集到一起,支离破碎唠叨虚假无趣。少年越来越丑,就算有男神、有苦劳也不喜欢就是了。真正经典的如《阿甘》等同样表现形式却紧扣时代,而本片却将不可或缺的第三要素完全摒弃,注定只能在有相似生活背景的观众中引起共鸣。

不管怎样,影片中的故事并不琐碎,因为生活就是这样,我们的生活不可能会是一个有开头和结尾的故事,我们的现实生活,任何一件事都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故事情节。我们总想让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这是我们在期望的,也是我们正在做的。

本片相比起成长话题,更多的着眼于时间上,主旨谈不上伟大,但它却能用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对话来打动观众。变的不只是男孩,还有他周围的人。近三个小时的时长,却不会有任何一丝疲惫的感觉,每一个角色都塑造的如此丰满,从擦肩而过的路人到男孩的姐姐与父母,时间让一切都改变的如此彻底。

林克莱特是电影节最具持久战能力的导演了吧,这种不遵循传统电影叙事构建的片子,它抓住了我们生活里很多平常个人化,但又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普通感受,为这些感受营造了一个跨越时间的情境舞台。就凭这一点就很欣赏。片尾回想起六岁那年他搬家时用油漆涂掉门框上的身高记号,十二年的时间便重新在我们身上重新汹涌流逝了一次。

时间在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每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面临着相应的困惑,只有重新回顾整个故事,才会发现其中的精彩与奇妙,一如时间本身的魔力。就好像无需特效与化妆,角色却在不到三个小时里长大、变老。这一切的奇妙,都像影片最初的想法,压缩时间,留住时间的痕迹,从而去感受生命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