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皇帝的生育能力一代比一代差?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灭亡后,引起了许多历史学家的研究,内容概括方方面面,不过让人好奇的是,清朝历代帝王的特点,即在生育能力上的逐代衰落,康熙爷共有35个子女,到了雍正这一代下降到了17人,嘉庆这一代只有14人,可谓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到了清末,最后三个皇帝连一个孩子都不曾繁育。

皇嗣断层对国家可谓大难,究其原因,很多人归结于近亲结婚,的确,这样的后代容易夭折,即便长大成人,再次繁衍的后代发病率也较高。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帝生育能力的降低,也不全是因此,另外如纵欲过度、过早结婚等也是重要因素。

青年早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乾隆帝之前,诸代皇帝大约都在14到16岁生育第一胎,而史料表明,这些胎儿普遍先天不足,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其中,只有乾隆爷的长子永璜长到成年,不过只活了22岁,也算是英年早逝。

过早结婚,与妃子同床而寝,对于十几岁的青年来说,极易损失元气,过早透支身体,时间一长,身体自然留下祸根,再多的灵丹妙药也无济于事。如今,我国男子的法定婚龄在22岁,在这之前都属过早。

现代医学表明:25到35岁是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体内器官发育成熟,既易于受孕,又不会影响后代,过早接触男女之事并无好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所以皇帝成年后有了后代,胎儿也容易先天亏欠,长此以往,便一代不如一代。

另外,身体素质的下降也是一大因素,清军未入关时,常年在战场上奔走打仗,身体素质极其强悍,入关之后,除前几代皇帝上过战场,康熙之后的皇帝就长期居于宫中了,繁华奢靡的生活,缺乏日常锻炼,导致皇帝身体各项机能急速下降,生育能力也在其中,同治时期,国家甚至面临绝后的尴尬局面。

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让皇帝身体入不敷出

相较于现代让人叫苦不迭的“996”工作制度,皇帝这份职业可更不好当,清朝时期,皇帝的作息时间可谓严苛,我们拿乾隆举例,一般每天凌晨4点,专门负责作息的太监会叫他起床,洗漱、穿衣后用早膳,吃完早饭后,忙碌的一天才刚刚开始,这时才凌晨6点而已,天都没亮呢。

封建时期,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所有事情都要由皇帝决断。养心殿是处理政事的宫殿,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早已堆积如山,等待乾隆处理,小事情处理很快,看几眼批个“已阅”就过去了,大事情就比较复杂,常需要在上朝时询问群臣意见,再作决断。

就这样,一上午的时光转瞬即逝,这时已经下午一点了,若有大臣求见,乾隆便接见交流事务。下午两点,到了用膳时间,吃完饭可以稍作休息,紧接着继续干活,批阅未处理完的奏折,忙到六点左右才结束,七点用晚膳,吃完晚饭的档口,会有太监端着妃嫔牌子请皇帝挑选,皇帝若不愿招幸,则直接回宫休息,而乾隆是典型的“工作狂”,有时半夜起来还会看奏折。

由此可见,皇帝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压力很大,况且作为一国之君,还要时刻提防他人图谋反叛,精神压力也不小。乾隆后期,清朝已开始走下坡路,后几任皇帝的日子一代不如一代,子嗣的数量,不过是侧面的表现形式罢了。

生活环境的影响,“隐形杀手”无处不在

皇帝是九五至尊,居住的设施、办公的场所,无一不金碧辉煌,而这种装饰想要长久保持,就需要时常翻新和修缮,其中鎏金施工是紫禁城主要的装饰手段,虽然价格很高,但能使器物光彩夺目,使人感觉十分华美,但装饰的主要原料却是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

汞是熔点、沸点最低的金属,常温中也会缓慢挥发,产生有毒气体,无色无味且附着力很强,在众多鎏金装饰的环境中,皇宫内的汞蒸气含量呈数倍增长,而且,皇宫用高墙与室外隔绝,空气难以流通,长期生活下,这些汞蒸气悄然潜入皇帝的身体内,逐日累积。

现代科学表明,汞蒸气可引起多种疾病,不孕症和肾功能衰竭便是其中之一,毒性甚至可从母亲的乳汁和血液中传递给胎儿。

当年康乾盛世,乾隆自称十全之功,为了彰显国家富强,就对紫禁城内的宫殿庙宇进行大修装饰,导致宫内空气污染愈发严重。居住在这种环境中,皇帝饱受“隐形杀手”的荼毒,后代繁育也深受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