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上映2周,票房不到10亿,吴京掉队了吗?

说句心里话,这次看《攀登者》,主要就是去看吴京,对于这个在全球票房榜上,都赫赫有名的人物来说,应该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再加上题材也很好,但是电影上映2周,票房还不到10亿,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离曾经的60亿票房差很远,难道吴京真的掉队了吗?

与信念有关的生死攀登,正如那句名言“山就在那里”,他们是不该被遗忘的一群登山者。欣慰的是,国人登顶珠峰的历史终于被搬上大银幕了,而登顶的特效在国片里也堪称登峰造极。攀登珠峰的场面真实又惊险刺激,而接连牺牲那么多队友之后,换来的胜利更是来之不易。章子怡与吴京都奉献了良心演技,井柏然与黑牡丹无疾而终的恋情让人感慨唏嘘。

按理说攀登珠峰这题材属于冒险片,但看完思来想去这其实是部爱情片,电影的基本结构就是谈谈情登登山再谈谈情再登登山,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演员阵容想不到导演处理成这种结构,一时竟无语凝噎,我掐表算了一下一个一分钟的段落里没有超过十秒的镜头,演员刚要进入角色状态镜头切走了,情绪铺垫全靠泛滥的配乐。不得不承认吴京带不起李仁港。

本来登山题材作为职业类型片,应该给到观众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展示,而这部完全用简单粗暴的动作戏代替,甚至超英化。就像看完《勇往直前》你会学到灭火知识,了解灭火流程,但看完《烈火英雄》你只记得消防员如何惨烈,电影多么煽情一样。文戏也难以说服人,比如井柏然和藏族女孩莫名其妙的感情线,吴京和章子怡让人尴尬的对手戏。

或许,关于吴京的戏都是夸张的,所有关于吴京以外其他人的戏都是老套的,表现两对恋人,和最平庸的电视剧里的手法没什么区别,吴京用他无比严肃焦灼的表情喊着让章子怡多喝热水,直接看笑场了,更不想追问章子怡这角色是怎么从一开始蹦蹦跳跳一下子生病的,可能是高原反应吧。虽然背景设在六七十年代,但并无对时代背景更多展现,更像是架空电影,直接进入吴式宇宙。

工厂里吴京跑酷的片段太浮夸,是可以放上,但真没必要。去珠峰的各种后勤组织不也都得经过严格训练么?那个藏族姑娘我也没看她跟着训练,光打扫卫生琢磨井柏然了。还有雪里睡了一晚上起来还露着大脖子,咋没把脖子冻掉了。我认为只要进去,不管到哪儿都不能大喊大叫,向他们这么大喊大叫早就被雪崩埋上八百六十回了。BUG太多,无力吐槽了。

还有,嘴形对不上真的太影响观影效果了。加上剪辑凌乱,背景音乐强行煽情,简直目不忍视。面对一部不讲道理的电影,如果执意要追求道理、什么事都要问个所以然,自己就会很累心,所以不想较劲。

很多人都说这部影片不应该叫《攀登者》,就应该叫《珠峰绝恋》,登珠峰的时候用公共通讯频道谈恋爱,真的没有必要,还把中国第一个北峰登顶珠峰的女登山队员拍成恋爱脑。吴京的动作戏过于浮夸,海拔六千米以上再敏捷也不是飞檐走壁那种敏捷,而且浪费太多张译的表演,和吴京的对手戏完全能撑起大半部电影,愣是半路失踪。非要横着比,比《战狼2》都不知道差了多少。

不管怎样,这部电影特效一流,攀登过程惊心动魄,那个年代国家虽处于艰难坎坷时期,但中国登山队等英雄们仍坚持数次挑战从北坡攀登地球最高峰探索无止境的科学边界,在极寒缺氧雪崩风暴等人类生存极限空间里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吴京张译章子怡都演得很感人。吴京和张译两人之间的戏很让人动容,这种战友情、兄弟情很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