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长无非就是这两个阶段,为何是苍蝇或蜜蜂?

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

准备一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阳光正好成一束光线射在瓶底。

这时,你在瓶内放入一只蜜蜂,你会看到,蜜蜂顺着光拼命地撞着瓶底的玻璃,最后却没有出去,误了卿卿性命;

接下来,你在瓶内再放入一只苍蝇,结果你会发现苍蝇在瓶内乱撞,结果莫名其妙的就找到了瓶口,逃之夭夭。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苍蝇比蜜蜂聪明?”

“我们应该向苍蝇学习?”

“我们该做苍蝇,而不是蜜蜂”?

在我看来,苍蝇和蜜蜂,就是人生的两种成长模型,也就是我们成长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们是苍蝇。

刚进入职场或刚接触一个新领域匠时候,我们疯狂地到处乱撞,撞得“头痛血流”,犯了数不清的错误。

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了瓶口(开窍了)。

这个瓶口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拐点或者说是转折点,你找到了正确的成长方向或者说是方法论。

由此,我们过渡到了第二个阶段--蜜蜂。

顺着这条路,下死功夫不断的迭代与成长。

这就是人生成长的两个阶段,先做苍蝇,再做蜜蜂。

很简单的道理,但非常实用。

比如,这个世上有很多人想做出一番事业,但是没做之前,想东想西,前怕狼后怕虎,还没开始就已经歇菜了。

还有些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知道了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拜托,你只是知道了这些道理,但是没有实践过这些道理,怎么可能让道理流淌在你的血液里?

所以,当然就过不好了。

而那些能够称之为“成功”的人,无非就是把他们所知道的道理进行了无数次的实践,并最终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们以微信的迭代为例。

微信最初1.0的版本时,只能和熟人聊天,发文字和图片,功能与短信差不多,只是不要花钱;

而到了2.0版本的时候,微信已经开始有了语音与查找附近陌生人的功能;

之后,微信不断的迭代,到了3.5版本的时候,已经有了二维码;3.6版本的时候,微信公众号出台;到了4.2版本时,才有了朋友圈可以回复评论。

为什么微信每次迭代,看上去都是一些功能的完善呢?

为什么张小龙不能一下子就把微信做成现在最新的版本呢?

这就是好的产品经理人与差的产品经理人的区别。

我们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许多APP,那些仍然“活”在你手机桌面上的APP一开始都是只有某个基础的功能,之后再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不断的完善和完美。

你想想美团是不是一开始也只是做外卖的,后来才不断迭代成了旅游、娱乐、休闲、出行等无数的功能?

好的产品经理人,一开始只做一个功能,而且这个功能正好是社会大众的需求;

就像微信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产品,能免费的发“短信”和“彩信”,为什么不用?

而差的产品经理人,一开始就想着要尽善尽美,在上面安排了无数的功能,可大部分功能却是鸡肋,最终让人摒弃。

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要像只苍蝇一样不断地试错,等到找到正确的方法论后,我们要像只蜜蜂一样飞速的成长,专注于采蜜。

当然,犯错不只能是犯错,而是要边犯错边思考,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聪明人知道如何纠正,愚蠢人只知道一条道走到底。

就像我自己写文章,如果一篇文章的推荐量不行,我就会思考“是不是标题不够吸引人?还是标题没有踩上关键词?”当我写不出东西来时,我就会思考“是不是这个主题我还没有想清楚?还是这个主题的素材找得不够?或者是文章主线不明,结构不清?”

当我一次又一次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后,正确的方法论已经被我找得差不多了,虽然现在还未做出成绩,但是方向正确了,再远的路途终究会到达。

这就像苍蝇一样,先是用各种方式乱撞,用各种方式尝试,等开到正确方法论时,我们就应该再蜜蜂一样,不断的践行,不断的成长。

END~

我是吕姑娘,专注职场,相信专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