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比月亮大,为什么我们眼睛看上去一样大?

太阳和月亮具体有多大?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太阳和月亮,其实都是因为太阳的核聚变过程,月亮本身是不可能发光的,而之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大多数时候并不圆,也是因为太阳光对它的照射面积大小不同。大家都知道,太阳是整个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地球和其星体都会围绕太阳旋转,而太阳的质量更是占据了整个太阳系的99.86%。

具体而言,太阳69.6万千米的半径值,相当于地球半径值的109倍,而月球的赤道直径也才3476.2千米。太阳的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30万倍,而月球的体积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通过太阳、月球和地球在半径和体积方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两者之间的大小差距很大。那么,为什么太阳比月亮大很多倍,但我们眼里的它们看着却相差无几呢?

为什么月亮和太阳看上去差不多一样大?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近15亿千米,而目前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概在384403.9千米的样子。平常大家视觉中太阳和地球一样大的时候,应该就是天空中的月相为满月的时候,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日月同辉这中地理现象出现的时候,幸运的看到太阳和月亮同时在天空中出现,这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一般常见于秋季的农历廿一到廿三这几天的白天时间。

由于地球、太阳和月球的都是球体外观,再加上地球绕太阳运行的无形轨道是椭圆、而非正圆形,所以,三者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最大距离值、最小距离值和平均距离值的原因。早在1716年的时候,就有科学家通过金星凌日测算出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而自1984年起,日的距离平均值就被正式锁定为一个天文单位。

其实太阳和月球在我们的视觉感官中差不多一样大,不过是近大远小这种原理的一个实际案例罢了。尽管太阳和月球之间的体积悬殊特别大,但这一点月球通过自己和地球之间更短的距离值进行弥补。我们眼睛中看到的物体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视角的大小,所以太阳和月球同样也会因为近大远小的原理而造成视觉上的大小相差无几。

太阳和月亮之间的不同远不止体积大小上的悬殊

其实,如果夜晚的能见度特别好,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那些星星,其实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太阳的同类,也就是距离我们远近不同、且自身大小也不同、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恒星。虽然太阳这样的恒星在宇宙中很常见,但太阳就是月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母恒星,包括我们人类现在赖以生存的地球也同样离不开太阳核聚变释放出的光和热。

太阳和月亮的不同,并不只两者在体积上的差异,又或是它们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它们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星体类型。放眼整个太阳系,包括月球在内的所有星体,它们之所以能够被我们的眼睛观察到,本质上来说都是太阳核聚变放光的功劳,如果没有太阳光照亮它们,我们的眼睛是无法察觉它们的存在的。所以,当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月亮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而太阳却永远都是圆的。

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而我们太阳系中的所有星球也同样不会例外,要知道太阳系中各大星球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母恒星太阳的演化。目前太阳的年龄就好比是我们人类的青壮年,此时的太阳相对比较稳定,但随着时间的递进,太阳也会演化到红巨星阶段,而那时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则有被吞食的可能,即便我们的地球能躲过一劫,也不会像现在这般具备生命存活的基本条件。

如果你也对第二个地球或地外生命特别关注,那么一定不会对可居住范围这个词感到陌生,简单来说就是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一般它和母恒星太阳之间的距离都处于一个比较固定的区间。而行星和母恒星之间的距离却并非一直不变,并且,母恒星本身的大小和释放的能量也会因为演化阶段的变化而存在越来越大的差异。包括我们的月球,其实它也正在逐渐远离地球,即便我们短暂的一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变化。

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坏,科学家们开始寻找第二个地球,目的就是为了在地球变得彻底不适合人类生存之前,让人类创造的社会文明有机会在另一个星球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截至目前,我们只确定了四千多个系外行星的存在,而它们都不具备生命繁衍生息的基本条件。所以,对于地球和地球上的所有已知生命而言,月球和太阳都是唯一的,一个是我们唯一的天然卫星,一个是我们唯一的母恒星,而保护地球和稳定生态系统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