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王国中探索灵魂 ——文字化身 精神写照

在文字王国中探索灵魂

——文字化身 精神写照

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多雷为《堂吉诃德》所作插画。描绘堂吉诃德和他的崇拜者,这对年轻夫妇由于骑士的干预而刚刚完婚。

在小说中,主人公常常被读者与作者的经历对号入座,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成为后世读者效仿的蓝本。这样看来,对于读者而言,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获取人生经验,也是探索一个与自己相似的灵魂,他们从文字王国里走出来,深入人心的形象开辟出了一片跨越时空的、未曾发掘过的世界。文学之中的偶像,既是崇高精神的写照,也是读者的心灵伴侣,为那些身陷囹圄以及至暗时刻的人点亮一盏明灯。

英雄情怀与幻想——堂吉诃德

人生是一场冒险,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因为痴迷于骑士生活难以自拔,以身试法Cosplay了一把。在这场旅程之中,把所有可以想象的“关卡”统统游了一轮,就像那些偏偏不信邪的人一样,惹了麻烦一箩筐,闹出无数笑料,如同他的这番比喻:“人生的舞台上也是如此。有人做皇帝,有人做教皇,反正戏里的角色样样都有。他们活了一辈子,演完这出戏,死神剥掉各种角色的戏装,大家在坟墓里也都是一样的了。”人生如戏,无论是悲喜剧还是闹剧,主角都是自己,对堂吉诃德来说,这出戏的结局如何都和自己毫无关系,有人因为他的降临而灾祸上身,而有的人也因为他的挺身而出重获自由,到头来他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部看上去荒诞无稽的小说,却有着严肃的现实意义。大多数人去想象一个美好的往昔,而少数派则不安于幻想,要穿越到那个他们未曾涉足的时代。“懒惰胜过勤勉,安逸胜过操劳,丑陋胜过美德,傲慢胜过勇气,理论代替了战斗的实践,游侠骑士的黄金时代已经成为辉煌的过去。”在堂吉诃德的眼中,中世纪的一切烟消云散,所有为人称道的美德也随之销声匿迹,而他所要做的是以肝胆相照的侠义夺回那些美好,便开启了他的寻梦之旅。这个人物的缔造者塞万提斯的一生亦如小说中一样充满传奇:在军旅生涯中负伤、被海盗俘虏、几次被人诬陷贪污军需物资和财产而入狱、经济状况陷入窘迫、因为盗版与文学和出版界撕破脸……麻烦与官司、英雄情怀与幻想串联起了他如此起伏跌宕的一生,这部小说就是他部分经历的写照,堂吉诃德以玩世不恭抵抗现实的荒唐,文武双全的塞万提斯为了讽刺大行其道的骑士小说,才写就了这部《堂吉诃德》。这部看似游戏之作的小说,后被视为“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中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塞万提斯也被冠以“西班牙文学世界最伟大作家”的称号。

就像塞万提斯本人一样,他塑造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勇于挑战的逆行者,自诩为堂吉诃德的没落绅士吉哈达,由于迷恋小说之中的骑士形象,将自己虚构成了中世纪的骑士,与扮演他仆人的邻居桑丘踏上了行侠仗义的旅途。在塞万提斯看来,当时大众热捧的充斥着伪英雄的骑士文学,都是沉浸在想入非非之中,这颗糖衣炮弹让他们完全无视自己所处的现实。正所谓以毒攻毒,塞万提斯以骑士梦的荒唐捣毁骑士文学在大众心中的位置,唤醒他们面对现实。虽然堂吉诃德和桑丘以正义、公平自居,却做出不少丑事,不分青红皂白将风车当成怪物一决高下,把羊群视为敌军,在他们眼中,风车和羊群就是罪恶之源,最后连他们自己也分不清自己的真实身份。

对于那些爱幻想的人来说,梦终究有醒来的一天。堂吉诃德一蹶不振,打道回府,最终在郁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他自有幼稚之处,但他的理想与信仰是高尚的,只是不合时宜。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王公贵族把他视为疯子,戏弄并取笑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横亘在堂吉诃德的生命之中,心怀英雄情怀的他以为在幻想中能将二者的鸿沟化解,然而却得到了双倍的打击。“当生活本身已经如此荒唐,谁知道什么才能算作疯狂?也许过于实际就是一种疯狂。放弃梦想也许是一种疯狂。太过清醒可能就是疯狂,而最疯狂的,莫过于接受现实,而不去想它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对于疯狂,似乎没有是非对错,只有立场不同而已。

独立自主——简·爱

《简·爱》剧照。阿廖沙既是高爾基的乳名,也是作品中主人公的名字。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高尔基几乎将自己在年少时期的经历都投射在了阿廖沙那里。

在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勃朗特三姐妹可谓家喻户晓的闪耀明星,在她们绚烂而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多部作品,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艾格妮丝·格雷》在当时文学界引起了轰动,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尤其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在100多年之间被译为多种语言,无数次被各国艺术家搬上银幕和舞台,其中的女主人公简·爱 (Jane Eyre)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独立自主的品格令读者动容。作为底层阶级的穷苦孤儿,童年时期的她没有感受过一丝家庭的温暖,在孤儿院严酷的环境中备受折磨,眼睁睁看着好友海伦病死。即便如此,简·爱心中仍然向往着美好的生活。

这段经历即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真实写照,自幼丧母的她几乎没有感受过母爱,寄宿学校的极端管教甚至在她心里留下了阴影。家庭条件的匮乏并没有击垮幼小的她们,在父亲的指引下,三姐妹在书籍之中找到了一个自由的世界,在文字的天地,没有权势的暴力,往日的孤独与卑微也一扫而空。文学的力量成为支撑她们精神世界的情感寄托,环抱沼泽与旷野遍布的家是她们无忧无虑的乐园,她们将这些信手拈来的朴素细节融入进了文本之中,无论是《简.爱》还是《呼啸山庄》里,这种阴暗的色调随处可见。文学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除了有必要的知识、经验,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时而闪现的灵感,长大后的三姐妹随时随地将她们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如今人们在惬意时手捧的这些经典作品,竟是她们在日常繁重的家务之余仓促写就的。

无论是《简.爱》,还是路易莎·梅·奥尔柯特的《小妇人》,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数不胜数的作品都在讨论着“婚姻与家庭”这个永恒的话题,书中女主人公最终的归宿也牵动着读者的猎奇心。以沿袭至今的传统观点来看,女性向来被视为受压迫的弱势群体,在主流话语中缺乏属于她们自己的声音,如此多的不平等渗透到社交往来的种种细节,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笔下的简·爱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歧视。在写小说之前,夏洛蒂·勃朗特有一段不开心的教师生涯,这为她写《简.爱》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在小说中,长大后的简·爱就是以家庭教师的身份应聘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像他所在的空旷房子一样神秘忧郁,他们之间互生情愫,可就在婚礼上竟有人指出罗切斯特曾结过婚的事实,他的妻子就是阁楼上的疯女人,简·爱才恍然大悟,她时常听到楼上传来的毛骨悚然的笑声就是来自于她。理智的她正是看到了女性在被压抑和孤立中异化的境遇,以及想象她即将迎来的生活时才毅然一走了之。当她受尽磨难再次回到庄园时,疯女人放火坠楼,罗切斯特失明致残,即便如此,简·爱仍然留下来与他相伴终生。

“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就像简.爱所说的,她与罗切斯特本是来自不同阶层出身,她所追求的爱情是男女平等,在成长中,她目睹了压迫与鄙视给女性带来的伤害,走过艰难的岁月,她有足够的勇气去选择过一种她想要的生活,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即是成长的蜕变,宁愿拯救一份残损的爱,也不去接受施舍。无论金钱、地位都无法撼动她独立的人格。

正直乐观——阿廖沙

好兵帅克用其独特的“玩世不恭”和“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好感。

一个人的童年将会影响到他的一生。美好的童年值得反复回味,而那些不幸的却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去治愈。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在儿时遭遇父亲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当同龄人还在享受宠爱时,10岁的他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工厂当学徒、工人、搬运工,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社会底层的疾苦,当大多数人还在上学的年纪,15岁的他就踏上了旅途,过上了流浪汉的日子,他在俄国各地漫游,为后来当记者采访写作积累了无数鲜活的素材。在他的诸多小说、戏剧作品之中,最为大众熟知的当属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以及《我的大学》。

阿廖沙既是高尔基的乳名,也是作品中主人公的名字。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高尔基几乎将自己在年少时期的经历投射在了阿廖沙那里。人到中年的他受到列宁的鼓励,将他对人生命运以及对社会的洞察写进了小说,写成了这三部经典作品。《童年》里主要描写了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的暗无天日的童年,正处家道中落之时亲情被冲淡,全家为了争夺家产甚至大打出手,萌生敌意。而与如此急功近利的人相对的是外祖母的善良,还有能歌善舞的小茨冈的陪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他生活中,丑恶与善良常伴左右,比如外祖父的两个房客,名为“好事情”的知识分子专心致志做学问,另一个是明为车夫实则匪徒的彼得。

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成长,阿廖沙既没有沾染上恶习,也没有因此自甘堕落,他在不安之中默默承受,并且记录下了这一点一滴。虽然在家里挨继父的毒打,在学校也受尽歧视的眼光,但他对未来并没有气馁。《在人间》里的少年阿廖沙为了生存被迫闯荡“人间”,一路做学徒和工人受尽坎坷,混迹底层尝尽世态炎凉,无论怎样,他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为浮躁的环境所左右,成为有见识、有担当的人。在小市民林立的氛围中,他以文学抵挡乌烟瘴气,文学书籍成为照亮他未来的一座灯塔。

好兵帅克用其独特的“玩世不恭”和“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好感。

就像他写道:“在我的内心世界里生活着两个人。一个人对种种卑鄙下流的事情见得太多,故而有点胆怯;又因为了解生活中种种可怕的事情而感到压抑,开始对生活、对别人抱着不信任的怀疑的态度。他怜悯所有的人,也怜悯自己,但又束手无策……另一个人读过充满智慧的好书,受过书中神圣精神的洗礼。他看到世俗生活中可怕的东西拥有难以抵御的势力,感觉到这股势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砸破他的脑袋,用肮脏的脚底踩碎他的心,于是,他就紧张地自我防卫,咬紧牙关,握紧拳头,随时准备应付所有的争执和搏斗。”到了《我的大学》,本来怀揣着大学梦的阿廖沙却事与愿违,却在社会这所大学获得了思想的洗礼,最终成长为一名革命者。苦难与阴霾从未打败积极乐观的阿廖沙,反倒成为他坚定前行的动力。

乐观佛系——好兵帅克

布拉格向来是浪漫之城、文艺之都,在那里也诞生了不少举世闻名的文豪、艺术家,哈谢克就是其中之一,他曾被欧洲批评家与16世纪《巨人传》的作者拉伯雷、《堂吉诃德》作者塞万提斯相提并论,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好兵帅克》被译为近60国语言,改编成影视舞台剧作品,被誉为捷克国宝级文学杰作。这部充满了黑色幽默、直击人性的小说完美诠释了布拉格精神,直面生活的荒谬,在严酷中寻觅自由。残暴腐朽的奥匈帝国为了争夺霸权而对弱小民族实施压迫,捷克人好兵帅克就历经了这般苦难,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代表着备受压迫的捷克民族,表面上嬉皮笑脸、惟命是从,内心却以让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的方式反抗着压迫。然而,在沉重的打击面前,帅克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功力,无论是强硬的命令还是严肃的审判,都在他颇具幽默与智慧的一连串妙语下迎刃而解。

帅克身患风湿病,摩勒太太用轮椅推着他走向入伍的队伍,却被当作装病逃避兵役,饱受精神折磨,尝尽皮肉之苦。他还有一个“狗贩子”的身份,把杂种狗当贵族犬卖给了倚仗权势之人,倒买倒卖的生意也招致来灾祸。生活处处陷阱,稍有不慎就陷入牢笼;战局瞬息万变,人的境地也因此扭转乾坤,帅克早上还被两个士兵押解着,不一会帅克又拿着枪管起他们来了。如此人生像是经历了一场游戏,然而身边的人却又不苟言笑,凛若冰霜。好兵帅克与生俱来的幽默天赋决定了他的命运,以不变应万变,从警察局、疯人院再到法庭、拘留营,当身边的人被权势欺压得瑟瑟发抖、泪流满面,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监友绝望得失魂落魄时,帅克瞬间化身脱口秀表演者,三言两语便将冰冷的境遇融化,亦庄亦谐的玩笑,足以抵抗荒诞的世界和虚妄的人生。他从未想过逃避,却一次次化险为夷重获自由;他不是英雄,却几乎轻而易举战胜了与他对决的所有人。憨厚耿直,谦卑诚实,满脸写着无辜的帅克,也暴露出了官僚、特务、伪神父人性中的险恶用心,肮脏丑陋。

哈谢克塑造的帅克“非暴力不合作”的喜剧效果有别于卡夫卡式沉闷的悲剧性抗争,与其说他们对抗的是国家机器的暴力,不如说他们直面的是世间的苦难。人间世道,十有八九不如意。哈哈一笑,随波逐流的“佛系”人生态度远远好过唉声叹气,呼天抢地。好兵帅克让人笑中带泪的经历,也映射着他背后的操纵者哈谢克漂泊不定的一生。时过境迁,当《好兵帅克》被冠以讽刺小说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读懂这尴尬背后的辛酸?同是捷克作家的赫拉巴尔曾把哈谢克及其作品称为“难以辨析的象形文字”。好兵帅克收到了多少笑声,哈谢克就曾受到几分苦楚。这部作品即是取材于哈谢克自己的亲身经历,究竟是哈谢克扮演了小说里公认的白痴,还是帅克就是哈谢克本人的化身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哈谢克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硬汉,毫不畏惧,所向披靡。

哈謝克的故乡捷克布拉格诞生了不少文人、艺术家,米兰·昆德拉、伊凡·克里玛、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巧的是,哈谢克与卡夫卡诞生于同一年,双双成为捷克文学史上大师级作家。卡夫卡家境优越,受过高等教育,而后成为保险公司职员,他笔下的人物孤独、苦闷和绝望,陷入对未来恐惧的重重包围之下。哈谢克家庭贫困,幼年丧父,年少时的他便担负起了养家的重任,还投身反对异族统治者的活动,曾因参加反德游行而锒铛入狱,他放弃了银行职员的稳定工作,当上了报社主编,经常为底层民众疾呼奔走,招致不少牢狱之灾。一战爆发后,哈谢克应征入伍,这段经历也为他后来写《好兵帅克》积攒了不算好素材。哈谢克与卡夫卡虽然在文风上没有交集,但他们都从小人物的经历入手,爬梳他们在向往自由的路途上的探索。卡夫卡的成长可谓顺风顺水,稍有磨难便会陷入深思,而哈谢克则身经百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因此也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写实,一个抽象;一个朴实直白,一个富于哲理;一个嬉皮笑脸,一个迷茫不安。

《好兵帅克》集中了哈谢克一生“笑点”的精华,他玩世不恭地给了那个时代权势腐败当头一棒喝,身处俘虏营,他始终不间断创作,传世短篇小说有千余部之多。不幸的是,哈谢克刚刚跨入不惑之年生命便戛然而止,直到临去世之前,他仍在写《好兵帅克》的第四部,昆德拉说,《好兵帅克》也许是最后一部伟大的通俗小说……帅克模仿着周遭这个愚蠢的世界,人们却无法分辨他是否真的愚蠢。他轻松而愉快地适应了统治者定下的法则,并不是因为他在其中发现意义,而是他发现了其中的无意义……他把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大玩笑。还未完成全篇的哈谢克就撒手人寰,不知道这是不是上帝为了抢先知道故事情节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但正如今天读到的,无论后续如何,遇到多少意想不到的险境,帅克还会嬉笑怒骂地走在路上。

作者:刘晗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