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地理中心立陶宛 ——琥珀王国和篮球王国的故事

欧洲地理中心立陶宛

——琥珀王国和篮球王国的故事

立陶宛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历史和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同时,立陶宛人又坚定地信仰着天主教。左页大图为著名的十字架山,是立陶宛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和国家独立的精神象征;右页一图为立陶宛国家戏剧院缪斯女神盛宴雕像;右页右二图分别为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徽。

在波罗的海三国中,立陶宛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国家认同感和民族信念也最为强大。

历史上,立陶宛国力十分强盛,曾一度称霸欧洲大陆。然而在近代的两百多年间,它却饱受强国欺凌,但立陶宛人始终坚持信仰,争取民族独立,最终,靠着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团结一心的精神,立陶宛成为波罗的海三国中第一个摆脱苏联控制的国家。

时至今日,立陶宛已成为东北欧地区最热门的旅游国家之一。文明古国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令每一个到访者为之着迷。而即便战争远去,但刻在立陶宛人骨子里的战斗精神永远不会消逝,正如立陶宛人在篮球赛场上的风采,依旧诠释着那句国家格言:民族的力量源于团结。

天主教“北境守护者”一年要庆祝两次独立日

立陶宛的历史,要从13世纪早期讲起。在那之前,立陶宛地区还未有国家出现,地方部落、城市割据,领主、公爵各自为战,并长期处于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虎视眈眈中。

面对着外来族群的威胁,当地的领主和贵族们逐渐走向联合,1219年,立陶宛地区诞生了第一个松散的联盟组织,并成功地击退了强敌。之后,却又在分享战果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内部的权力倾轧和斗争。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一位真正改变立陶宛历史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首位立陶宛大公明道加斯。起初,这位来自南立陶宛地区的高等公爵还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甚至在历史文献中,关于其出身和背景的介绍都语焉不详。然而这并不影响明道加斯的崛起,在十几年间,野心勃勃的他通过一系列手段铲除异己,并最终建立了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

明道加斯逝世后,立陶宛大公国的最高权力几经旁易,但国土面积却一直在不断扩张,国力日趋鼎盛。但此时的立陶宛大公国,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欧洲最后一个非基督教国家,因此,东正教和天主教都一直试图将其拉拢到己方阵营中来。

1386年,来自西方的天主教十字军已经对长期摇摆不定的立陶宛失去了耐心,一度陈兵骚扰立陶宛边境。危机之下,时任立陶宛大公雅盖沃接受了来自邻国波兰抛出的橄榄枝——与年仅11岁的波兰女王雅德维加结婚,同时兼任波兰国王,皈依天主教。这一年,雅盖沃带领国民迎接了天主教的正式传入。从此,欧洲最后的异教国家消失,立陶宛成为了天主教的“北境守护者”,整个欧洲长达千余年的基督化正式完成。

随着天主教的进入,以及与波兰的联盟,立陶宛的国力再度猛增。15世纪时,立陶宛的国土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沿岸,涵盖今天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和摩尔多瓦的大部分地区,是当时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而立陶宛和波兰的联合之路,也使得接下来长达几百年中,两国关系日趋亲密,直到迎来真正的顶峰——1569年,立陶宛消失了,准确地说,是与波兰合并了,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波兰-立陶宛联邦。

波兰-立陶宛联邦对于立陶宛和波兰而言,都是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且并非昙花一现,而是从16世纪中期一直持续到18世纪晚期。作为一个合并的大国,波兰-立陶宛联邦也未能逃脱日后被强国侵略瓜分的命运——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因为国力日渐衰微和战争失利,波兰-立陶宛联邦遭到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国的联手瓜分,最终分崩离析。

此后的近两百年间,立陶宛可谓是命途多舛,不断遭受强国的侵略和占领。而在这艰难的岁月中,立陶宛人依然坚强地维系着他们的信仰,并始终未曾放弃追求独立。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俄罗斯帝国入侵立陶宛时,曾一度强迫立陶宛人放弃天主教,改信东正教,但遭到了立陶宛天主教徒的坚决反对,并用制作十字架的形式来反抗这份暴行。时至今日,立陶宛有一座著名的“十字架山”,被视为立陶宛人虔诚信仰、民族独立的象征。

时间来到20世纪初。一战期间,立陶宛全境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因此这一天成为立陶宛的独立日;然而几十年后,更为惨烈的二战爆发,纳粹德国和苏联又先后入主立陶宛,直到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才宣布摆脱苏联,再次独立,因此,立陶宛人又将3月11日设为国家的第二个独立日。

作为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城市,维尔纽斯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城,其中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数不胜数。右页大图为站在老城区高处俯瞰维尔纽斯,其中最顯眼的建筑是维尔纽斯大教堂及广场,广场上耸立的钟楼是其标志;下方三图分别为格季米纳斯古堡、一位女士在小桥流水间荡秋千、维尔纽斯大教堂内正在举行弥撒。

十字架山、一年两个独立日,在世界范围内似乎都极为罕见,但这也正是立陶宛民族和历史跌宕起伏的缩影。

维尔纽斯:欧洲地理中心宣布“独立”的“对岸共和国”

1989年,经过法国国家地理研究所的测定,欧洲的地理中心位于北纬54°54′、东经25°29′——正是如今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附近。

维尔纽斯建立于1323年。据传,当年此处还是人迹罕至之地,时任立陶宛大公来到这里狩猎,夜晚休息时,梦见山岗上有一只巨大的野狼对月嚎叫。惊醒后,大公将此事告知祭司,祭司认为此乃吉兆,于是大公下令立址建都,并取立陶宛语中的“维尔卡斯(狼)”一词,将城市命名为“维尔纽斯”,从此便有了立陶宛数百年的繁荣昌盛。

虽然这个古老的传说已难以考证,但维尔纽斯却一度作为周围广大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存在,直到今天,也仍是东北欧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蜿蜒的内里斯河、维尔尼亚河静谧地流淌,将整个维尔纽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位于市中心的老城区,地势较高;另一半是新城区,将老城区拱卫在中央。

維尔纽斯的老城区位于市中心,至今仍保持着中世纪城镇的格局,一片片红墙白瓦的建筑掩映在葱郁的绿树间,风景分外动人。而隔着维尔尼亚河的老城区对岸,则是大名鼎鼎的“乌祖皮斯”,即“对岸共和国”,这里被认为是维尔纽斯最有趣的地方。

作为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城,维尔纽斯老城区至今仍保持着中世纪城镇的格局,以市政厅为中心,弯曲狭窄的街巷中遍布教堂、城堡、贵族府邸、庭院等古建筑,这些古朴典雅的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极其震撼的艺术效果,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仅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就有数十座,因此维尔纽斯也被誉为欧洲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古城。

在老城区的高处,矗立着一座由红色砖石构建的格季米纳斯古堡,因占据地势,这里曾是维尔纽斯最重要的城防军事建筑,如今则是俯瞰城市风景的最佳所在。登上十几米高的三层塔楼顶,举目远眺,大半个维尔纽斯都出现在眼前:古建筑高低错落,红顶白墙间掩映着葱郁绿色,细长的河流蜿蜒环绕,如同玉带飘摇,分外美丽。而当如画风景落入眼中,最显眼的,无疑是古堡下方的维尔纽斯大教堂及广场。它位于老城的正中心,宽阔的广场上屹立着57米高的古老钟楼,壮观而醒目。这座教堂最早修建于1387年——正是立陶宛皈依天主教的第一年,因此它对立陶宛的教徒而言,具有神圣而特殊的意义。

距离维尔纽斯大教堂不远处,是更加著名的圣安妮教堂。“小而美”的圣安妮教堂高22米,宽10米,全部由不同形状的红砖砌成,仅教堂外墙部分使用的红砖,就有33种。圣安妮教堂的特点是结构复杂,主顶周围又有塔尖如林,角塔森森显得极为壮观。据说,拿破仑东征时路过此地,就为圣安妮教堂所深深着迷,甚至产生过将它“放在手中带回巴黎”的想法。

如果说维尔纽斯老城区是立陶宛历史、文化和信仰的重要承载,那么老城区对面的“对岸共和国”,则反映了立陶宛人追求自由、浪漫的气质。

在维尔纽斯老城区的东面,隔着维尔尼亚河,有一片叫做“乌祖皮斯”的区域。这里本是流浪艺术家、嬉皮士的聚集地,之所以名声大噪,是因为1998年,这里宣布“独立”,名为“对岸共和国”,有自己的“宪法”,甚至一度拥有自己的军队。不过该宣告没有任何政治意义,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行为艺术,立陶宛官方甚至对其持欢迎态度。

当人们来到乌祖皮斯,会发现街道的墙面上还有他们颁布的《对岸共和国宪法》,并用多种语言公开展示,仿佛是在煞有其事地强调这一切:每个人都有死亡的权力,但不是义务;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权力;每个人都有无所事事的权力;每个人都有爱和照顾猫的权力……这些“宪法”的内容并不多,但与其说是法律,倒不如说是对生命和哲学的思考。

立陶宛是“琥珀王国”,也是“篮球王国”。左页上图,是“琥珀之都”帕兰加的琥珀博物馆外景,其前身本是一座宫殿,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琥珀收藏展览馆之一,其中收藏着数万件琥珀珍品。右页四图中,右上和左下图为琥珀展品,美轮美奂;左上图为立陶宛男篮的比赛现场,右下图为维尔纽斯的一名男生,从小便开始打篮球。

或許,这也正是为什么乌祖皮斯被认为是维尔纽斯最有趣的地方——一个追求和平与爱的理想国,一个人人都有权幸福的乌托邦。

享誉世界的“琥珀王国”篮球是第二信仰

众所周知,波罗的海沿岸盛产琥珀,世界上90%的琥珀都产自这片地区。而在沿海几个出产琥珀的国家中,立陶宛最为突出,不仅产量高,且质量极佳,是当之无愧的“琥珀王国”。

立陶宛生产琥珀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远比其国家的历史要长,甚至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有当地的琥珀传入中欧地区甚至埃及。1~3世纪时,立陶宛人开始与罗马帝国进行琥珀贸易,并由此形成了“琥珀之路”,罗马人把这些产自立陶宛的琥珀称为“来自北方的黄金”,并将其加工成各种饰品,用来彰显财富和地位。

漫长岁月过去,立陶宛人对琥珀的开采和使用已经达到巅峰造极的地步,在立陶宛的任何一座城市,出售琥珀的商铺随处可见。店内的琥珀制品应有尽有,如随身佩戴的首饰、大件装饰品,甚至还有生活用品,如琥珀手工皂——若不来立陶宛走一遭,你可能根本不会想到琥珀竟能制作出这么多花样。

要了解立陶宛的琥珀工艺,最好的方式是前往立陶宛的“琥珀之都”帕兰加一探究竟。帕兰加位于立陶宛西部的波罗的海沿岸,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海风习习,加上极高的植被覆盖率,为天然琥珀的孕育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

帕兰加作为琥珀之都而闻名,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盛产琥珀,还源于当地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琥珀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城市中心的比鲁特公园内,建立于1963年,其前身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琥珀博物馆,堪称帕兰加的旅游名片。帕兰加琥珀博物馆常年对外开放,其常设的展厅面积达750平方米,包括15个专门的展出房间,共有近3万件精品琥珀对外展出,其中包括欧洲第三大琥珀标本“太阳石”,重量达3.5千克。

博物馆内的展品多为天然形成的昆虫、植物琥珀,用专门配备的放大镜仔细观看,历经漫长岁月,其中昆虫和植物的躯体依旧纤毫毕露、俨然如生。此外,还有文化艺术类琥珀,如15世纪的戒指、16世纪的十字架,以及一些念珠、烟嘴和装饰盒等,其历史和文物价值不可考量。

如果说琥珀是立陶宛人安静和文艺的爱好,那么篮球则是立陶宛人运动而狂热的象征。

就像巴西人酷爱足球一样,立陶宛人对篮球的热爱也是丝毫不逊色,他们甚至将其称为“第二信仰”。对立陶宛人而言,篮球不仅仅是一个体育项目,更是深深扎根的文化传统——在立陶宛,几乎人人都会打篮球,体育资源(例如场地、经费)永远向篮球倾斜,篮球比赛是最受关注的赛事,篮球明星就是国家偶像……

拥有如此强烈的热情,自然也拥有强大的实力。立陶宛不仅培养出了克雷扎、萨博尼斯、贾西科维修斯等NBA篮球巨星,更是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信念强大的国家队伍,长期霸占欧洲乃至世界范围的劲旅之列。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立陶宛男篮遭遇了号称不败的美国男篮梦之队,面对十数位NBA顶级球星组成的阵容,立陶宛男篮毫不畏惧,全场奋力拼搏,一度紧逼甚至反超得分,最终只以两分之差落败,惊得全世界一身冷汗……

立陶宛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篮球实力,其一是因为立陶宛接触篮球运动较早,且国民长期热爱,一直在不断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战术,培养人才。因此以不到300万的人口数量,成为了世界上篮球运动员比例最高的国家;其二,在20世纪中后期,立陶宛长期遭到苏联的占领,因此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只能以苏联的名义参加各种比赛,直到独立。但立陶宛球员始终视自己为立陶宛人, “第二信仰”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健壮的体魄和不断拼搏的信念,更是民族独立的象征。

作者:水星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