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取得西西里岛战役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为了与蒙哥马利一比高下,将西西里岛的胜利归功于自己,巴顿发了疯似的催促部队不停地前进、前进、再前进。甚至再次脱离指挥位置,亲自登上坦克为全军开路,好几次差点翻落悬崖,车毁人亡,但他一点不在乎,叫骂着让士兵向前冲。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军的进攻似乎也遇上了麻烦,第7集团军的推进速度越来越慢,这让一向推崇速度就是战斗力和优势的巴顿,第一次遇到了“难啃的骨头”,甚至用焦头烂额来形容,完全没有了当初攻城拔寨的势头,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德军按照且战且退、掩护主力撤离西西里岛的要求,将部队部署在易守难攻的山区,崎岖难行的羊肠小道,极大限制了装甲部队推进的速度。再加上,盟军的轰炸机在山区的轰炸效果不好,一对一的陆上较量,美军不是德军的对手。

其次,封堵巴顿的德军第15装甲师,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他们作风凶悍、士气高昂,并凭险据守、寸步不让。第7集团军连攻了一周未能前进一步,巴顿一筹莫展,也不得不和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一样就地转入防御。

不甘心的巴顿,将战斗力强悍的“大红一师”派了上去。双方展开激烈厮杀,美军拼命向前冲,德军不仅顽强阻击,而且不时地进行反冲锋。美军第1师伤亡巨大,尤其是军官减员严重,不得不用士官担任指挥,却依然未能突破德军防线。

就这样,双方反复冲杀了5天。迫于盟军两条线的压力,德军第15装甲师开始有序地撤往第二道防线。第二天,“大红一师”毫无成就感地突破了德军防线,并转入休整。也就是说,美军的实力与德军相比不是同一水平,而且差距很大。

与此同时,蒙哥马利的攻势也取得重大进展,正稳步地向墨西拿推进。密切关注英军行动的巴顿更加着急,在他看来,消灭多少德意联军已不是主要问题,如何抢先攻占墨西拿?彻底打消蒙哥马利和英国人的嚣张气焰,是他行动的重点。

巴顿决定另辟蹊径,采取“蛙跳战术”。

1943年8月,随着德军在西西里岛大势已去,美、英两军的目的都指向了墨西拿。这不仅是一场关乎谁才是盟军中最优秀的军队,而且胜利者将主导盟军的一切。瞧不上英军的巴顿就是要通过胜利,证明美军的强大,实现其一生的梦想。

但在德军第15装甲师且战且退下,美军不仅伤亡很大,而且与英军相比,巴顿的进度显然远远落后。第2军军长布莱德雷十分理解巴顿的心情,他提出利用小型海军编队,在沿海公路上实施“蛙跳”两栖攻击,将战事引向德军的后方。

巴顿顿时茅塞顿开,迫不及待地准备两栖登陆。在他看来,在敌后展开登陆作战,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会带来很好的效果。更何况,冒险、胆子大、一往无前,本来就是巴顿的作战风格。尽管所有人都反对,他依然坚持冒险的“蛙跳战术”。

而且,一连采取3次两栖登陆行动。第一次,美军一个营在德军后方3公里登陆,担心腹背受敌的德军一口气撤退20公里;第二次,尽管美军损失率高达27%,但让德军失去了保卫墨西拿的最后一个阵地,打通了前进道路,巴顿的冒险成功了。

这两次从海上侧翼包围德军的做法,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在西西里岛战役拥有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美军在直取墨西拿的行动中,将不会再遇到任何抵抗,仅需要快速推进。但撤退中的德军,逐次地破坏公路和桥梁,减缓了盟军的速度。

用“蛙跳战术”上瘾的巴顿,决定实施第三次两栖进攻,将蒙哥马利远远地甩在后面。为保证更大的胜算,他扩大了登陆兵力的规模,用一个团在墨西拿附近登陆,掩护主力快速推进。蒙哥马利也不甘落后,也组织了一次两栖登陆行动。

眼看着两军推进的速度不差上下,就在巴顿十分担忧的时候,蒙哥马利却在距墨西拿3公里处再次受阻。原来,撤退中德军将唯一的公路大桥炸断,两边是深谷悬崖,只得绕路前行,当蒙哥马利进入墨西拿时,巴顿穿着整洁的军服已等候多时了。

可以说,美国陆军在西西里岛战役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隆美尔给出了中肯评价:“美国人对现代战争的适应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在极短的时间内,他们凭空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陆军,在装备、武器和组织等方面,都达到了独步世界的标准。”

说白了,美国人素来推崇的实用主义,让他们放弃传统和无价值的军事理论,并且比英国人更加善于吸取以往的战斗经验,作战表现比英军更加积极果敢,从而在技战术方面超过了英军一筹。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巴顿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隆美尔的评价中肯吗?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