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一周年交出“硬核”成绩单:信息技术与医疗产业领跑

2020 年 7 月 22 日,科创板开市整一周年。截至 7 月 22 日收盘,科创板上市公司共 140 家,总市值超过 2.9 万亿元。7 月 22 日收盘后,上证科创板 50 指数历史行情发布,7 月 22 日收盘的指数为 1497.23 点。

产业分布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产业

科创板支持和鼓励 “硬科技” 公司上市,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产业分布(数据来源:Wind)

科创板已经上市的 140 家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公司数量最多,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占到公司总数的 42.14%。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又主要集中于电子核心产业与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两个细分产业,已发行公司数分别为 21 家与 22 家。其中,作为科创板重点扶持与关注的电子核心产业,首批 25 家企业中就有华兴源创、睿创微纳、容百科技、澜起科技等 10 家企业,后来又登陆了中芯国际与寒武纪等明星企业,这两家企业同时也是科创板过会速度记录的保持者。科创板电子核心产业可谓众星云集。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产业目前还没有企业正式在科创板上市。数据显示,目前已经进入审核状态的新能源产业公司共 12 家,其中太阳能产业 5 家,智能电网产业 5 家,风能产业 2 家。

江苏、广东及上海囊括了半数科创板申请受理企业,上海明星企业扎堆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注册地分布(数据来源:Wind)

在数据收录的 396 家已经进入审核阶段的被受理科创板企业中,注册地为江苏的企业有 70 家,广东 69 家紧随其后。上海与北京分别拥有 60 家及 56 家。在已经发行的江苏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有华兴源创、华润微及芯朋微等 7 家企业,生物领域有硕世生物、博瑞医药、南微医学等 8 家企业。广东的已发行科创板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集中于新兴软件和下一代信息网络领域,如传音控股,生物医药领域则有微芯片生物和百奥泰等代表企业。其他明星企业,如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澜起科技、君实生物均来自上海,金山办公、寒武纪和奇安信则来自北京。上海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可谓星光璀璨。

新一代信息技术占据市值半壁江山,中芯国际为科创板“巨无霸”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产业平均市值(数据来源:Wind)

产业分布上来看,目前总市值最高的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占比超过 50% ,新一代信息技术无疑占据了科创板的半壁江山。总市值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别为生物产业与新材料产业。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前十名(数据来源:Wind)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前十名(数据来源:Wind)

目前科创板共有 6 家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其中中芯国际的总市值逾 2735 亿元,大幅领先其他公司;从募资总额来看,中芯国际同样一家独大,总额超过 530 亿元,是第二名中国通号的 5 倍之多。可以说,中芯国际是科创板目前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造富能力惊人,市场热度升温之下科创板更受青睐,医药生物领跑市场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上市首日涨跌幅前十名(数据来源:Wind)

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共 91 家上市首日涨跌幅超过 100%,其中国盾量子上市首日涨跌幅更是高达 923.9%,生物产业的天智航和东方生物以 614.28% 和 586.96% 的首日涨幅录得二、三名。值得注意的是,首日涨跌幅最高的 10 家企业中有 7 家都是 2020 年 7 月内上市的,近期市场的热度对科创板企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科技企业的热捧推高了科创板企业的估值水平。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上市以来涨跌幅前十名(数据来源:Wind)

截至 7 月 22 号共有 11 家科创板企业涨幅超过 100% 实现翻倍。硕世生物 2019 年 12 月 5 日上市以来已经上涨了 622.85%,达到了惊人的 6 倍上涨。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涨幅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多数来自生物医药或者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且多数是 19 年 11 月初上市的一批企业。从 2019 年 11 月至今,全部 A 股平均涨幅 23.88%,其中生物医药板块涨幅 57.82%,是涨幅最高的板块;科创板平均涨幅 57.12%,科创板生物产业涨幅 57.27%。生物医药产业上涨幅度领跑全行业,尤其在疫情效应的叠加下,受到市场的追捧。

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具有规模优势,共三个产业营收增速超 20%,新材料产业净利增速领先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产业平均营业收入及增速(数据来源:Wind)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产业平均净利润及增速(注:新能源汽车领域共一家企业上市:孚能科技,相关服务业共一家企业上市:中国电研。数据来源:Wind)

企业盈利能力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平均营收 30.06 亿元,是第二名生物产业的 4 倍之多,但是营收增速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0.85%,而生物,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营收增长均超过了 2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平均净利润 3.4 亿元,是第二名生物产业 1.6 亿元的 2 倍多,这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普遍较大的公司规模有关。增速方面,新材料产业公司净利增速惊人,达到 42.27%。

具体公司方面,根据最新财报统计数据,营业总收入最高的两家企业为中国通号和传音控股,分别为 416 亿 及 253 亿元,两家企业均属于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排名第三、第四的企业为天合光能和中芯国际,总营收 253 亿元及 220 亿元,属于高效节能和电子核心产业产业。排名第五的华润微总营收只有 57 亿元。可以说从企业营收规模来看,科创板企业分布不均匀,总体营收规模不大,仅有不足 40 家企业营收超过 10 亿元。企业净利润排名前 4 的企业为中国通号、传音控股、中芯国际和澜起科技,总共只有 55 家企业净利超过 1 亿元。

增速方面,君实生物、寒武纪和百奥泰实现了超过 100% 的增长,共 120 家企业取得正营收增速。净利润增速方面,特宝生物和艾迪药业两家生物医药企业排名领先,共 105 家企业实现正净利润增长。

科创板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情况与科创板扶持新兴产业,降低对企业营收和净利要求的政策导向一致,但是未来上市科技企业还需要逐步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以实现市场的估值期待。

疫情与盈利增速双重影响下,生物产业估值水平远超其他产业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产业平均市盈率(数据来源:Wind)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产业平均市销率(数据来源:Wind)

剔除掉新能源汽车产业由于数据量过小带来的数据偶然性,生物产业无论在市盈率还是市销率估值方面都非常突出:市盈率 541.85,是第二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3.4 倍,市销率 40.05,是第二名新材料产业的 2.2 倍。

目前科创板市盈率(PE)估值最高的公司为微芯生物,PE 高达 1175 倍,市销率(PS)估值最高的三家企业为百奥泰、泽璟制药和神州细胞,这三家生物公司目前盈利均为负。生物产业公司受到热捧,一方面得益于生物产业公司突出的营收和净利增速表现,另一方面也受到了今年以来疫情的影响,使得生物产业板块普遍收获了更好的市场相对估值。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产业公司科技“硬”度更强,包揽研发与科技人员占比排名前十

研发人员占比和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是衡量企业科技“硬”度的重要指标。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前十名(数据来源:Wind)

已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中研发人员占比最高的 10 家公司均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共有 4 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80%。

图 | 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占比前十名(注:百奥泰 - U 与神州细胞 - U 由于营收较低导致研发占比极高,暂未列入排名。数据来源:Wind)

已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中研发支出占比最高的 10 家公司均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寒武纪和君实生物的研发占比高达 122%。可以看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公司在科技投入方面领先市场。

通过以上 7 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无论是公司集中度、行业规模、公司规模还是科技“硬”度方面都领先其他行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营收与净利的表现都非常抢眼。在疫情与营收增速的共同影响下,生物产业受到市场追捧,造富能力惊人,涨幅领跑行业,相对估值更高。江苏与广东的科技企业集群效应明显,上海与北京明星企业云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产业公司无疑是当前科创板的宠儿,未来随着更多新的公司的加入,相信会更加丰富科创板的产业地图,不断为科创板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