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风吹日晒的原因,高山是不是越来越低了?

山与山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常年积雪、且山顶冰雪层具有一定厚度的山来说,风吹日晒的确会对它的高度产生影响,但这个改变却不见得是越来越低,而是在冰雪层的实际高度范围内高低起伏。但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生活在川藏地区的诸多雪山之下,而这些绝大多数常年都被绿色植被覆盖高山,就更难因为风吹日晒而出现高度降低的情况。

从自然侵蚀的角度来说,像地震、洪灾这类灾害发生之后,山体可能因为次生灾害受到的影响都远比风吹日晒大得多。比如,山体出现较大滑坡时,便容易导致山地结构变得不如之前稳固,并在之后年复一年的时间里因为水土流失而变得越来越小。泥石流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这种特殊的洪流还携带了大量的石块和泥沙,再加上它的流速快、且流量大,所以即便是会有游泳的人在遇到此类灾害时也无法逃脱。

在我国境内,大约有67%的陆地面积都是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形,大型山脉更是多不胜数,比如知名度特别高的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大兴安岭、横断山等。简单来说,我国的山区面积多达三分之二,所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对山的存在可以说早就习以为常。相信不会有几个人会有闲暇时间去观察自己面前的山是不是变低了,更不具有专业的测绘能力去实测山的高度值变化。

没见过山的人可能没有几个,但有多少人知道那些大小不同的山是怎么形成的,而且,山的类型还有断层山、侵蚀山、褶皱山、火山之分,比如断层山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平直的边线和陡峻的山坡。从形成原因来说,不管高度是多少的山,主要都是因为板块移动和火山活动这两种地质活动之一产生。同理,山的高低要发生明显变化,或消失不见,或平地起高山,都取决于其所在地是否有剧烈的地质活动发生,而与风吹日晒没有明显关联。

众所周知,喜马拉雅山脉上有全世界范围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其8848米的公认高度便是由我国实地测绘得来的数据。但你可能不知道,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其实也发生着变化,从近几十年来看,珠峰因为山顶冰雪层的融化和堆积会发生高度的细微变化;而从更久远的时间来看,其实大约1300万年前的珠峰高度曾超过了1.2万米,很可能是因为自身的重量太重,再加上自己深处断裂带上,所以珠峰的高度突然下降了几千米成为如今的八千多米。

之所以将珠穆朗玛峰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主要是因为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高度测量,而且它也的确发生过高度上的剧烈变化,这也是大家能够直接查到数据信息的世界最高峰。但是,刚刚就已经明确说了珠穆朗玛峰数千米的高度下降,并不是因为风吹日晒,而是地质构造活动作用的结果。如果通过山的形成原理说明这个观念不准确,那么这个实例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现实依据。

客观来说,我们山地多的地形特征,的确让耕地开发和基本的道路建设都被提升了难度,但是,它们的存在也不是只给我们带来了不便之处。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山的阴面和阳面不仅在自然景观上有明显不同,如果海拔足够高就连两边的气候特征都会有明显不同。而这些深山同时还是很多珍惜动物的自然栖息地,这也让我国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都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