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氢气的木星,有可能被点燃变成第二个太阳吗?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里,有一颗行星和太阳一样

主要成分都是氢和氦,质量相当于,剩余七大行星质量之和的2.5倍。

它就是木星,一颗能容纳1300个地球的气态巨行星。

在一些人的想象里,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氢气球,只要一把火,它就能变成“熊熊燃烧”的小太阳,成为太阳系第二颗恒星。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木星只有氢和氦,没有氧气,所以“燃烧”是不可能的,不论是外部撞击,还是木星本身的闪电,亦或是人类的核武器,都无法点燃木星。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点燃,仅仅是点燃了木星和地球大气的混合气体,而非木星本身。

想让木星变成“小太阳”,有且仅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触发木星的氢元素核聚变反应,只有这样,它才能从一颗行星,变成发光发热的恒星。

具体的触发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将木星的质量再放大70到80倍,让它的质量达到恒星质量下限,也就是太阳质量的7%到8%。

因为根据恒星物理学,一颗成分和恒星类似的气态行星,只要质量达到了太阳的7%到8%,那么它核心区域的温度和压力,就能让氢元素发生核聚变,释放光和热。

目前发现的最小恒星,土星大小的红矮星J0523,就是靠着85倍木星的质量,才成为了恒星。

而眼下的木星,虽然有着318倍于地球的质量,但和太阳相比,只是前者的千分之一水平,3.6万℃的核心温度,也远不足以让氢元素发生聚变反应。

更可惜的是

在我们的太阳系,太阳占据了总质量的99.86%,剩下的0.14%里,木星又占了一大半,这意味着,即便把太阳系所有行星,都扔进木星里,它也凑不够所需的质量。

但假如,人类能从太阳那里取得所需的质量,“点燃”木星核聚变反应,从而让它成恒星呢?

80倍木星质量的“新太阳”,出现之后又会给地球和太阳系带来什么影响?

这正是接下来的内容

按照质量划分,木星变成的新太阳属于“红矮星”,是恒星家族中质量最小,寿命最长的一种恒星,其亮度只有太阳的0.3%。

最远位于6.46个天文单位之外的新太阳,不会给地球送去太多的热量,它对地球或者说太阳系的影响,将更多呈现在引力方面。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木星已知的79颗卫星,将在第一时间坠入“新太阳”,或者直接被“新太阳”撕碎,临近的太阳系小行星带,也将在骤增的引力作用下发生混乱,且不排除它们撞上地球的可能性。

当太阳系的引力格局,稳定下来后,火星本体,和土星的一系列卫星,将有可能在新太阳的照耀下,变成温度适宜的宜居星球,从这个角度来看,木星“恒星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科幻电影《2010太空漫游》里,超级文明就直接将木星变成了恒星,用它的光和热,养育木卫二上的智慧生命,同时禁止人类文明再靠近木星周围。

回到现实中来

现阶段的木星,对人类文明毫无吸引力可言,它既不像月球这样近水楼台,也不像火星一样,具备殖民开发的基本条件。

木星唯一的“用处”,就是给探测器来一波引力弹弓。

但这些都是暂时的

未来如果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那么除太阳以外,太阳系氢元素最多的地方,就是木星的氢氦海洋,届时木星将成为太阳系最大的“加油站”。

从地球出发,甚至直接从木星出发的飞船,将满载氢和氦,在可控核聚变的推动下,航向遥远的星海,飞上星梯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