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关系好不好,可以试试去ta家拉一次屎?

我以为自己有一套特殊的判断关系的方法,那就是:我和你的关系是否亲近,在于我在你家蹲马桶能不能拉出屎。

这是我在过年走亲戚时发现的。如果去平时来往不多的亲戚家做客,即使肚子不舒服,坐在马桶上也没法排便;相反,如果亲戚和我关系好,我在TA家感到“宾至如归”,上厕所也变得顺畅无比。

起先,我以为这种差异只是我的错觉。直到我读了《大西洋月刊》的一则关于排便的文章。在文章中,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Nick Haslam说:“大多数人都觉得在熟悉和私密的地方上厕所更舒适。”(Beck, 2017)

而与在家轻松排便的体验相反的,是旅行途中的便秘。出门在外,人们上大号往往变得不够顺畅。例如,一则2007年针对摩门传教士的调查发现,在长途旅行中,有50%的人出现了便秘(Tuteja et al., 2008)。然而,一旦结束旅途回到家中,就可能产生“回归者的释放”(returnee's release):你将行李箱扔到地上,深深吸一口家里熟悉的空气,你露出了笑容,而你的肠子告诉你它需要去厕所。

但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家有神奇的魔力,能对我们的肠道发出“家的呼唤”?

01.

在排便方面,

我们都是“巴普洛夫的狗”

按照心理学家NickHaslam的说法:“旅行归来后‘卸下负担’的经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巴甫洛夫式的回应:家是一个安全信号,意味着这是一个正确的‘去处’。”

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有许多在自己喜欢的厕所里舒适排便的经历。于是,我们将放松排泄感和家中厕所关联在一起。一旦回到熟悉的地方,会自然而然地触发放松反应,让大便顺畅下坠。

换句话说,我们喜欢在家排便,是因为我们习惯在家排便。习惯意味着安全,意味着可以不用再继续憋着,尽情扔下在陌生的环境中我们不敢抛下的“深水炸弹”;

相反,陌生厕所里不悦的气味、身边来来回回的陌生脚步,以及马桶不熟悉的弧度(?),都会让我们紧张起来,揣屎(hold it)而去。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人们不太喜欢在公厕拉屎。

02.

回家,

也会带来生理上的改变

在芝加哥大学外科教授Jack Gilbert看来,回家后排便更顺畅,是因为回家会引发我们多方位的生理上的改变。

比如,回家后,我们睡眠节律也会和在外旅行时不同;我们饮食习惯也会发生改变(在外旅行时,人们更倾向于吃高热量的食物,而更少摄入纤维);我们的呼吸方式、肾上腺素的分泌都会发生变化,影响我们燃烧多少能量、储存多少脂肪。所有这些都可能让会影响食物在肠道中的移动速度。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排便的影响因素有了更多认识。如果你有便秘的烦恼,可以通过调节饮食、进行放松练习来促进排便。

而且,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以前不熟悉的外界厕所,也可以不断的使用中变得熟悉起来。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日复一日带薪拉屎后,觉得公司的厕所也变得亲切可人了吧:-D

References:

Beck, J. (2017). There's No Toilet Like Home. The Atlantic.

Tuteja, A. K., Talley, N. J., Gelman, S. S., Adler, S. C., Thompson, C., Tolman, K., & Hale, D. C. (2008).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diarrhea, constipat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dyspepsia during and after traveling outside the USA.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53(1), 27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