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野味不该上食谱?

人吃肉,本来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我们的祖先将多余的动物囤积起来,譬如把野猪放在屋子里养起来。汉字“豕”,就是由猪的形态演化而来,当它被圈在房子里,有了代表屋子的“宀”,就意味着,你有“家”了。

在早期,我们的祖先抓到什么吃什么,是机会主义捕食者。但是古人吃动物,和我们今天吃动物,也有一个类似的情况:就是在吃的过程中,各种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会感染给人,并在一些个体中开始变异、传播,然后感染更多人。在吃了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后,人类挑选出最好吃、最容易消化、能被我们利用的几种动物,古人称之为“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当然,其中一些不仅是拿来吃的。然而我们今天却要重蹈覆辙。因为炫富、迷信、寻求刺激等各种原因,最近几十年,捕食野生动物之风愈演愈烈。熊掌、豹胎、猴脑、虎骨、乌猿酒、穿山甲、各种龟鳖、龙虎斗(果子狸和蛇)……无数野生动物被人类滥捕乱猎,成为珍稀濒危物种。

有人说,老祖宗吃得,我们为什么吃不得?因为疾病的风险自古至今一直存在,古人也并非可以“全身而退”;此外,古时人口基数少,野生动物众多,人类捕食不会对大自然或生态系统产生太大影响,如今的捕猎手段先进,已经做到了“一锅端”“竭泽而渔、焚林而猎”,这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虫鸣鸟叫的“生态之春”

生物多样性,就像是一个宫殿内的顶梁柱,抽取几根也许能勉强保持平衡,当支柱越来越少的时候,这个宫殿离彻底倒塌就不远了。那么,这个宫殿是什么?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系统!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极大地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当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倒塌的时候,人类作为塔顶,还能独善其身吗?

有人认为吃野生动物不可怕,我吃过野生动物也没得病啊。可不要忘了,高温高压虽然可以杀死绝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但你每吃一口野味,就意味着你的背后,有无数人在从事着偷猎、运输、饲养、加工、屠宰等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是“致命接触”,都有很高的风险。

这些人很容易暴露在致命病原体的面前,且经过几代、几十代的变异,新的病毒到了新的宿主之上,打破了原来的稳态,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变化和影响。或者,病毒示弱,和人类逐渐共存;或者,病毒暴戾,杀死它的新宿主,但失去宿主后自身也很快消失。所以,最厉害的病毒是“温柔”的,它们会把自己隐蔽好、慢慢对付你。

重新审视我们的周围。当一个城市没有了蝙蝠等野生动物,说明城市中昆虫可能极少,因此这个地方或许使用杀虫剂、农药过多,蝙蝠是环境的指示物种(indicator)。当一个城市,没有了鸟语花香,甚至连蚂蚁、蜜蜂、蝴蝶、蜻蜓都见不到了,城市还会有生态吗?还是安全的吗?我们不希望“寂静的春天”真的出现,那将是十分可怕的。

野生动物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片土地上。人类、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拥有一个共同的健康(One Health)。哪怕是病毒、细菌也是地球上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每一个物种,每一个个体都十分重要,甚至必不可少。

愿我们与野生动物同在,愿我们的地球母亲——或许应该说我们自己——有一个长久的、光明的未来!

作者/张劲硕